“反回扣医生”杨国梁:被“炒”后的日子

2010/12/24 来源:法治周末a-A+

    谈及中医对自己的影响,杨国梁毫不讳言:“看懂了《黄帝内经》,整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就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我跟他们(医院的有关领导和同事)就是反着来的。”

    被中医的内在精髓所触动的杨国梁坚信———“人不能让世俗的东西掏空自己的精神”。“每个人都是一个瓶子,里面装着你的精神,这个不能散。”他说,“你看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但真(较起劲来),我什么都有。”

    “对病人的康复治疗也一样。”说着对中医的感悟,杨国梁还是拐回了本职工作,“医生和病人之间要形成一个共振,要有心灵上的互动。这跟物质的流动是不一样的,你付出了,病人感觉到了,信心就会增加;而医生本人的信心也会因此而增加。”

    “只有每天接受别人的感激,你才能得到自己能量的提升。”他说。

    从小的好学生

    “他就是光工作,一味地干工作,社会上的事懂得很少。”杨运栋指着弟弟,笑着说。

    杨运栋长杨国梁4岁,今年刚入不惑之年,2003年通过了司法考试,现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授法律基础等课程。对于自己的弟弟,他眉头一扬,十分地骄傲,“我弟弟从小就考第一名”。

    在滕州南部的滕县,杨家兄弟俩一起长大。老父亲是一名教师,希望哥俩儿好好读书。“杨国梁不爱干活,就爱坐着看书,活儿基本上都我干了。”杨运栋笑着回忆说,“但我弟背古诗背得特别快,基本上看看就能背下来。”

    杨国梁10岁上中学,16岁考上第二军医大学。从部队转业回到滕州中医院工作后,他依然爱学习、爱钻研。

    有一次资格考试,从考场出来后,杨国梁对哥哥杨运栋说:“里面有道题的答案错了。”结果,他果真考了99分。

    而让这位神经内科医生小有名气的,还是他自己摸索发明的一套偏瘫病人康复疗法———卒中单元模式。据悉,这一康复疗法已被授予“中华医学创新品牌”称号,并获得了一些专家的认可。

    “我的康复疗法已经很成熟了。如果医院支持我,说不定还能改写教科书。但医院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他们主要是觉得我没给医院挣到钱。”每每说到这里,杨国梁总有些掩饰自己的沮丧,“我很想带新人,但不知道新人肯不肯跟着学。”

    杨运栋有次打趣地对弟弟说:“不行你考个研离开这个地方吧,跟他们较什么劲儿。”杨国梁却说:“我不走,我就是想做点儿什么。”

    作为亲兄弟,杨运栋是十分理解和赞同的。“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希望医院可以走上正规的轨道,也算是造福滕州百姓。”

    由于仍处在“敏感时期”,杨国梁的同事们似乎都不愿对记者多说什么,只是微笑着摆摆手,似乎有些为难。一些病人家属则对《法治周末》记者谈了他们对杨国梁医生的看法:

    “他人很好,很负责。这里的中风康复治疗也比附近其他医院要好”;“我们刚来不久,还不敢说治疗效果如何,但这里的医生都很尽职尽责”……

    在同事眼里,杨国梁不太爱说话。但病人及家属与医生的治疗出现矛盾,“一般最后都得他出面把事情平息下来”。杨运栋骄傲地说。

    哥哥练过体育,坐不住,弟弟一心念书,肯钻研;哥哥圆脸善谈,弟弟消瘦寡言。“别看我们亲兄弟,性格可不一样,说两句总爱掐。”但杨运栋又说,“可是,我们兄弟俩有一点还是挺像的,我是外显的强硬,我弟是内心强硬,倔。”

    也许正是这种内外呼应的坚持和倔强,让兄弟俩选择了一起站出来,对抗行业内潜规则。

    “人是在水里的,所以必须学会游泳,否则就会被淹死。”杨国梁看着哥哥,笑着说道。

    言中道出的,似乎正是自己被推到体制外以后的复杂情绪。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01224/33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