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回扣医生”杨国梁:被“炒”后的日子

2010/12/24 来源:法治周末a-A+

    杨国梁的尴尬境遇似乎并没有因为媒体的曝光而有所缓解。其实,木讷却又执着的杨国梁明白,他的坚持不仅仅触动了一个利益集团,更挑战了医疗体制中一种非正常的食利模式。“体制错了,还是自己错了?”杨国梁的疑惑至今未解。

    今年9月30日,《法治周末》头版刊登了“一个反回扣医生的尴尬境遇”,报道了山东滕州一位“从只想讨个说法,到转而质问、挑战行业潜规则的”医生杨国梁反回扣的故事。

    时隔两个月,《法治周末》记者再次见到杨国梁。记者眼中的杨国梁清瘦,中等身材,稍有些驼背,头上已有几缕白发,高挺的鼻梁,棱角分明的脸上显露着些许倔强和执着。他很慢热,需交谈一阵子,才会渐渐多言,并露出笑容。一个多月前,他刚升级做了父亲。

    对于被疑“人格障碍倾向”和被同事看成“死心眼儿”,杨国梁既平静又无奈。现在,这位本性沉默的神经内科医生,“只是想知道医院的态度”。

    曝光后的生活

    “整个行业都这样,不仅没有杜绝,吃回扣的方式反而更隐蔽了。”12月18日下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杨国梁的哥哥杨运栋开宗明义。

    虽是周末,但杨国梁还在医院工作,他随后赶到,落座后就说:“医院到现在还没有回应。我不知道他们(医院管理者)想有一个什么样的导向。”

    两个多月过去了,杨国梁的初衷依然没有变:希望医院回到正规发展的轨道上来,树立良好的信誉,斧正医院的风气,“不能四五元的药卖到四五十元”。

    兄弟俩回忆说,报道发出后,医院的意见“大极了”。知道(媒体曝光)这个事情后,曾有一名同事到内三科骂杨国梁,说他“不顾医院的利益,叫媒体来败坏医院的名誉,以达到自己出名的目的”。

    见到闻讯赶来的哥哥杨运栋,那名同事也跟着一起骂起来。惹得病人及家属都来围观。“有一些我的病人家属很生气,说要找人帮我收拾那名同事,被我拉住了。”杨国梁说着,脸上掠过一丝苦笑。

    沉默少言的杨国梁则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药,只要有用就用,只要对病人有利就用。不论贵贱,不能损害病人的利益。”

    “现在还是看不出来医院的态度。对我,没肯定也没否定。究竟我的行为给医院带来了好处还是坏处,医院支持还是不支持,院方都没有表态。”杨国梁说,“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年终总结了。”

    而在杨运栋看来,医院对杨国梁的态度已十分明显。“现在医院所做各种人事调整,目的就是想扶持其他科室,变相否定我弟弟。”

    比起哥哥坚决的“认定”,杨国梁反而显得很平静,但他还是觉得有些委屈。“现在医院里,没人替我说话。”但对这种情况,他表示理解,觉得大家都是“迫不得已”。

    “我还是照常工作、看病。”杨国梁说着,眼睛看着正对面的墙壁。

    对于种种未来走向的猜测,杨国梁始终“抱着一种善心”。他曾给杨运栋发了一条短信:“我就做普通的医生。”

    “我不在意这个职务,但也不允许他们侵害我看病的权利。”杨国梁的话不多,声音也不大,但字字掷地有声。

    这个月初,杨运栋和杨国梁的母亲去世了。当问及“老人知不知道这件事情”时,兄弟俩默默地点点头。

    “我们俩都是这周才上班,上周一直在家忙着送老人走。”杨运栋说。

    “我虽无却有”

    与杨国梁不多的交谈,能觉出他对逻辑推理的信任。不言时,他会静静地观察哥哥办公桌上的绿色植物,不时摆弄花盆和叶子。

    对于吃回扣的现象,杨国梁自始至终都很坚定。“我的原则一直都是:钱我不接。因为病人来,是把命交给你的。大夫接了钱,对病人不好交代。”他说。

    上个世纪末,刚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杨国梁被分配到位于青岛的某陆军医院工作。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赤脚医生”。

    这位“赤脚医生”用中医药方治好了一位日本病人的中风病。病人十分感激,给了“赤脚医生”80万元人民币作为酬谢。医生用全部的钱建了一所偏瘫病人康复中心。

    一次去这所康复中心学习的机会,让在大学上过中西医通课的杨国梁开始真正领悟到中医的奥妙。参观之后,他下定决心,开始钻研中医。

    “从《黄帝内经》入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得用毛笔,因为里面每个字都有很多意思,用毛笔可以领悟到古人的智慧。”杨国梁一边用双手比划着,做写毛笔字状,一边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刚开始的时候不懂,就反复地抄,反复地悟,慢慢就理解了。大概持续到2004、2005年。”

    不仅抄写《黄帝内经》,在青岛时,杨国梁每天都会坚持慢跑,“练气”。“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开始跑,一个大来回,回家就晚上9点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01224/33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