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年控烟不及格 逾7亿人遭二手烟危害

2011/1/7 来源:《潇湘晨报》 a-A+

    关键词·警示危害

    健康警示语  不能起到警示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过去30天,近六成的人在媒体或公共场所注意到宣传吸烟危害或者鼓励戒烟的信息。

    虽然超过八成的吸烟者在中国烟盒包装上看到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健康警示,但其中超过六成的人并不会考虑戒烟,目前烟盒包装上健康警示语基本不能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关键词·烟草广告

    近半受访者  看到烟草电视广告

    关于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途径和手段,调查显示,过去30天,有近两成的调查对象看到了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 在烟草广告促销赞助手段上,直接广告的比例最大,有近八成,其次为促销和赞助广告。

    注意到直接广告的人中,有近五成人称注意到通过电视传播的烟草广告,其次为路边的广告牌和商店的广告。年轻男性主要通过互联网注意到烟草广告。

    关键词·烟草价格

    五成受访者  每盒香烟五元以下

    调查结果显示,花钱购买卷烟的人占现在吸烟者的92.7%。计算每位吸烟者过去30天购买一盒卷烟的平均价,结果发现中国吸烟人群买每盒卷烟的价格呈偏态分布,最低为1元一盒,最高为200元一盒,但五成的人购买5元/盒或更低价位的卷烟。

    杨功焕教授介绍,五成吸烟者购买每盒卷烟的价格为5元及以下,每百盒卷烟的花费占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 ,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卷烟价格的调价空间还很大。

    中国控烟办主任:烟草对国家已是负效益

    就中国控烟不力现状,记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控烟办主任杨功焕。

    中国禁烟不力 曾获“烟灰缸奖”

    记者:有媒体提出了“中国失约”这一观点。在您看来,如果无法兑现履约承诺,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杨功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如果没有完成承诺的事情,必然影响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3年前,在南非德班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被与会非政府组织团体授予代表控烟不积极的“烟灰缸奖”。这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有紧迫感。

    烟草对国家的净效益已是负值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烟草行业是利税大户,控烟不利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您如何看待控烟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杨功焕:整个烟草行业除了每年上交巨额利税外,还能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由吸烟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吸烟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正在逐年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持续扩大。综合效益分析表明,烟草行业带来的净效益已是负值。如果只看到“纳税大户”和就业人员众多这些暂时的“好处”,看不到长远的、更大的危害,无异于饮鸩止渴。

    我国烟民有三亿 占全球三分之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消费国,现在烟民3亿以上,占全世界吸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男性吸烟者人数为2.9亿,女性为1046万。5.4亿人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120万,比艾滋病、甲流等各种传染病加在一起的死亡人数还要多7倍。

    2003年5月WHO第56届大会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于2003年11月正式签署该公约,经十届人大第17次会议批准,2006年在我国正式生效。

    香烟燃烧后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有害物质,就医学观点来看可分为四大类:

    一、一氧化碳,在香烟烟雾中的浓度约万分之四,与红血球的结合力为氧和红血球结合力的约210倍,所以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红血球输送氧气的能力会降低,而使体内缺氧。

    二、尼古丁,它在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如下作用: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这是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帮凶。

    三、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不但会对眼睛、鼻腔和咽喉产生刺激,也会刺激支气管黏膜下腺体的分泌,导致急性支气管发炎及慢性支气管炎。

    四、致癌物质,除公认的致癌物质尼古丁以外,烟雾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元素,如钋,它们在吸烟时挥发,并随着烟雾被人体吸收,在体内积蓄,不断地释放α射线,从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对人体免疫力造成破坏,为癌细胞生长创造环境。

    毋庸置疑,以上的四大类有害物质对于烟民和二手烟吸入者同样有害。更值得注意的是,分流烟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比主流烟含量更高,如一氧化碳,分流烟是主流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氨是46倍;亚硝胺(强烈致癌物)是50倍。研究结果也显示,吸二手烟对身体影响与吸烟者相似,因为对吸二手烟者的尿检发现,他们的小便中也含有尼古丁等物质的代谢物。

相关新闻回顾:

    五年室内控烟失败 中国面临爽约

    中国大陆吸烟危害严重 或可借鉴港台控烟经验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107/33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