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五年来,我国控烟政策履约得分仅为37.3分(百分制),离及格线相差甚远。
昨天上午,由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牵头形成的《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的主编之一、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控烟办主任杨功焕教授称,报告使用10项指标,对烟草控制的5个关键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控烟履约执行十分不力,控烟五年效果微弱。
对此,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将再次就控烟问题递交提案。政企分开、促进立法仍然是呼吁主题。
控烟失败 原因复杂
利益集团阻力太大
报告指出,政企不分是我国控烟不力的根本原因,履约进程遭到了烟草行业的大力阻挠。
在我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而工信部一方面是履约主导部门,同时又管理着国家烟草专卖局,集两个对立的角色于一身。
“利益集团的阻挠作用远远大过我们的推动作用”,,推动国家立法禁烟的工作举步维艰。
控烟需要立法保障
有网友还把中国控烟的失败归咎于中国没有相关的控烟立法。但现阶段并非没有相关的法律来控烟,而在于受害最深的广大吸烟受害者没有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此,知名时评作者盛大林认为,中国不仅没有一部国家级的控烟法律,而且广告法也只是禁止四类场所、五类媒体作广告,互联网及户外广告都不在禁止之列……虽然一些城市制定了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吸烟的地方性规定,但5年来从未开过一张罚单,公共场所禁烟令实际上沦为了一纸空文。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解志勇提到,《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一部国际性公约,不能直接约束地方政府,只有单独立法,将其转换为国内法,才能成为法律依据,具有约束力。
但《公约》生效以来,控烟法律法规的制定始终没有列入国家立法规划,2010年,60多位法律工作者、法学界学者专门组成控烟法律工作者联盟,推动这一进程。
解志勇称以《公约》生效5年为时间节点,控烟立法工作全面告败。
对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滞后
近年来,我国烟草工业稳居纳税榜前列,利税年均增长幅度已超过20%,每年利税绝对额超5000万亿元,在全国财政总收入占比超过了8%,实现出口创汇每年近10亿美元。经济依赖烟草工业的结果就是,各级政府发展本地烟草产业的冲动较强。在追求GDP增速的政绩目标下,行政部门对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明显滞后。——马红漫博文认为
国人的传统的不良习惯
还有很多网民认为控烟之所以失败,与国人的传统的不良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饭后一根烟,赛似活神仙”,“不抽烟,不喝酒,白在世上走”等思想一直扎根在某些烟民的脑海中。加之我国对控烟的惩罚力度还不够,所以控烟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控烟应借鉴多方经验
行政直接监管在控烟中的作用将更为重要,且海外实践也对此做出了证明。香港法律将违规吸烟者定性为犯罪,最高可罚5000港元,对不遵守法律并拒绝出示身份证件者,一经简易定罪,最高可被处罚10000港元。严厉的惩戒使得香港成人吸烟率下降到11%的水平。在西方国家,禁烟执法更是“铁面无私”。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虽是地位显赫的公众人物,但他却因一时兴起在公共场合过了一把烟瘾而被立案处理。正是有了这种不讲身份的严格执法,德国才有了明显的禁烟效果。——新民网网友
关键词·二手烟
遭二手烟危害人群超7亿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吸烟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导致哮喘、
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不吸烟者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者定为被动吸烟,又称“强迫吸烟”或“间接吸烟”。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烟雾,因而成为被动吸烟者。
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调查显示,在中国,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尽管她们自己并不吸烟,但经常在家庭、公共场所遭受他人的二手烟。除此之外,职场、会场等,也经常会成为二手烟泛滥的场所。虽然没有直接吸食香烟,可是呼入体内,仍能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比吸烟者的危害更大。
关键词·戒烟帮助关键词·警示危害
六成受访者 工作场所有人吸烟
报告表明,超过六成的人称工作场所有人吸烟;即使在那些完全不准吸烟的场所,依然有25.5%的被调查者发现有人吸烟。
报告还通过问卷询问过去30天内到过政府机构、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工具和餐厅等公共场所的被调查者,“是否注意到有人在室内吸烟”。
结果显示,到过上述公共场所的人,有超过七成的人都注意到有人吸烟。
关键词·戒烟帮助
尝试戒烟者 大多未获任何援助
对所有过去12个月看过医生的吸烟者和过去12个月内戒烟者,询问他们“看病时,医生是否询问他们的吸烟行为,并是否劝告他们戒烟”。结果六成的吸烟者就诊时,医生没有询问他们是否吸烟,将近七成的人没有得到戒烟建议。这表明医务人员并没有把劝诫患者戒烟作为医生必须承担的职责。
超过九成的戒烟者和尝试戒烟者称自己戒烟时没有得到任何援助,也未采用过任何戒烟方法,因此复吸的比例非常高。
下页阅读提示:中国禁烟不力 曾获“烟灰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