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成平教授说,静脉滴注(输液)可能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也因此,在吃药、肌肉注射、静脉滴注三种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是世卫组织推荐的最后一种方式。但如今,部分医生把输液作为给药的常态。
“快,医生我小孩发烧。”近日,在湖南省某医院急诊科,罗女士带着发高烧的儿子看急诊,一量体温,38.6度。医生劝说,可在家里物理降温,“只要不是40度的高烧,一般情况下,物理降温对孩子身体最好”。但罗女士说,就怕孩子被烧坏脑袋。
一名医生表示,这种情况下只要家长坚持,那么控制病情很简单,上一瓶好的抗生素就行,可这样最终对孩子健康不利,也容易形成耐药,本来不需要花钱治疗的疾病,结果越治越贵。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根除治病“导弹打蚊子”的现象,一方面需要根治医疗体制下的“以药养医”,一方面市民要懂得点正确的治病和医疗知识。
[部门对策]“小病大治”套紧箍咒
部分医院为了经济利益,给病人开大处方、做不该做的检查等,这种被人们称为“过度医疗”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3日,记者从湖南省卫生厅获悉,今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都将规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到今年年底,全省至少200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每所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20个,每所三级专科医院不少于10个,每所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5个。这也意味着百姓透明就医的选择余地将不断扩大。
所谓“临床路径”,就是指出一条疾病治疗的路径,告诉医生该怎么走,作为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临床路径”就是试图控制医疗费用,让病人揣着明白去就医,同时也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保证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
比方说,一位患有房间隔缺损的心脏病患者来医院就诊,什么时间住院,第一天、第二天要做什么检查、吃什么药、打什么针,第几天做手术,手术后转入什么病房,术后几天出院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湖南省卫生厅相关专家认为,此举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有效防止“小病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