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0种疾病将按流程治疗 遏制“过度医疗”

2011/3/4 来源:红网a-A+

  感冒可以说最常见的疾病了。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感冒吃药7天好,不吃药一周好”。感冒后,人体会出现自我生理保护,若无并发症,多饮水、多休息,不吃药,一般7天就能自愈。

  然而很多人得了感冒后,动不动就吃药、打针、输液,从而催生“感冒经济”。有人说,这种治感冒的方法是“导弹打蚊子”。究竟实际情况怎样?记者就此在长沙各大医院门诊和药店展开调查。

  [现状]治普通感冒花30-100元不等

  近日,记者随机询问了10名市民。有7人说,感冒了首先想到的是到药店买药吃,常常是被药房工作人员引导买药,花费大多在30元到100元不等。有到医院看病的经历的市民说,要验血,有时候还要输液。市民崔女士说:“一输液,没有200元下不来。”

  记者来到韶山南路雨花亭附近一间药房进行探访。药房工作人员听说记者要治感冒,于是推荐几种药,结算时,发现两盒药需要32元。记者再到一家三级大医院,挂号后排了30分钟队,医生诊断之后开了两盒药,有头孢丙希,82.3元。记者最后来到靠近该医院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的药都是零差价销售,便宜,可一问,药没有。

  某药房店长说,药房出售的感冒类药品,销售量大,是药房收入的一个大头。据统计,2008年,我国感冒药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达92亿元。业内人士分析,75%的人一年之内至少会患一次感冒,如果按我国每年10亿人次患感冒来算,人均购买15—20元的药品,感冒药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50亿—200亿元。

  [分析]不吃药,感冒其实也能痊癒

  记者获悉,冬春季节感冒高发,到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感冒患者占到门诊量的3成左右。

  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成平教授说,“感冒其实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要不产生其它并发症,一般7天就能痊癒。”对于感冒,有经验的医生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求患者多休息,多喝水,如果体温较高或症状较重,可根据情况用少量退热药和对症治疗。当感冒是由细菌感染所致时,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抗生素。

  目前市场上近百种的感冒药品,其主要成分不外乎4种,都是属于改善症状的成分。一是解热镇痛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专门对付发热、疼痛;二是减轻鼻腔充血成分,如盐酸伪麻黄碱;三是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四是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用于减少过敏症状。胡成平教授指出,感冒药只能缓解和控制流感症状,属于治标的的范畴,它不能对抗流感病毒。

  “也不是所有人患感冒,不用去看。”胡成平教授说,体弱者,有受凉史、有接触感冒病人的历史,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就应该立即服药,“其实10元到20元钱的抗病毒感冒药,就能控制好病情,关键是一感冒了马上用药”。

  [分析]“感冒经济”存在多方利益驱使

  然而不少患者坚持认为“药到”才“病除”。“一部分原因是广告的误导,其实根本就不用吃的。病毒感冒,用抗生素类的药,根本就是浪费。我经常被迫开药。”胡成平教授分析。在胡成平教授写的处方,细心的患者就可以看到常常会使用定语,比如:“患者坚持要使用某某药”。

  另有一名医生透露,绝大多数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只对特定的细菌起作用,对病毒是没有作用的。而在一些医院,感冒患者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细菌感染,也被挂上了吊瓶,用上了抗生素,理由都是“预防细菌感染”。为何会出现这类情况?胡成平教授表示,“这不好说,但抗生素的药肯定要贵一点。”

  [延伸]输液泛滥,中国每人每年输8瓶液

  医院输液室,常常是吊瓶林立。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9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据《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9%,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液,可以说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304/35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