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马林给豆干保鲜 老板被刑拘
本报讯(记者 张樟 实习生 向青)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一黑作坊加工豆干,竟然用福尔马林来保鲜。昨日,记者从沙区警方获悉,该黑作坊于近日被查封,作坊老板冉某被刑拘。
5月4日晚8点,歌乐山镇派出所接到举报称,在歌乐山镇金刚坡附近,有一生产豆干的黑作坊,每晚都会有刺鼻的气味飘出。当晚8点半,沙区警方立即联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突袭检查该作坊,发现其既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卫生许可证,属于无证无照经营。
执法人员在作坊的一个角落处发现了一个大桶,刺鼻的气味正是从桶内发出。经检测,桶内的液体是福尔马林,约有5斤多,执法人员还发现300多斤含有福尔马林的豆干,当场将作坊老板冉某抓获。经过突审,作坊老板冉某承认确实曾用福尔马林浸泡豆干,以达到保鲜的效果。“我错了,今后再也不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了。”被抓后,冉某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市场反应
火锅店删“发货” 一张菜单少15个菜
全市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动以来,一些火锅店菜单悄然发生变化。近日,记者在新牌坊、加州、大坪、南方花园等地数十家火锅店随访发现,过去卖得很好的一些菜品从菜单中划掉,其中删得最多的达到15个菜品,除了蹄筋、毛肚、黄喉等荤菜外,还包括海白菜、方竹笋、大脚菇等素菜。
一张菜单划去15个菜
“服务员,加盘牛黄喉嘛!”“对不起,没卖了。”“鱿鱼呢?”“也没卖了。”
前天中午,记者在大坪竞地城市花园附近一火锅店连点几个菜品,均被告知“早就没卖了”。在菜单上,记者注意到,有15个菜品被划掉,包括猪黄喉、牛黄喉、蹄筋、鱿鱼、牛肝等荤菜,另外还有茶树菇、鲍鱼菇、水笋子、玉兰片等素菜。服务员解释说,这些菜品有的是碱发的,没法卖了。
连日来,记者在新牌坊、加州、大坪、南方花园等地随访数十家火锅店,发现大多将一些“碱发货”或容易添加的品种从菜单上划去,有的甚至将菜单重新换了。
某著名火锅加州店经理幸先生拿出新换的菜单对记者说,以前他们主要卖鲜黄喉、鲜毛肚、鲜鱿鱼,“发货”也卖,但是卖得很少,但现在店里的“发货”都停卖了。主要停卖的有发猪黄喉、发牛黄喉、鱿鱼、绿色毛肚、千层肚、豆芽、血旺等。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某些火锅店连“牛肉”也没卖了,据称牛肉要加碱才鲜嫩。
供货商称生意冷淡或改行
“现在采购菜品必须索证索票齐全,还要他做出没有任何添加的承诺”,很多供货商难倒在承诺上,这也是很多火锅店不卖“发货”的主因。
棉花街一供货商任老板告诉记者,现在生意很冷淡。任某说,他在棉花街经营食品已有六年,主要卖鱿鱼、蹄筋、海白菜等。以前每天可卖五六百斤,其中“发货”约占三分之一,现在“碱发货”根本不敢卖,也没有人要,生意很轻淡。“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只有改行了”。在棉花街像任某一样“叫苦”的摊主并不少见,在经营品种上,他们大多各有侧重,有的主卖黄喉,有的主卖毛肚。
市火锅协会秘书长李乾惠介绍,火锅行业确实应该规范,他们已要求各会员单位在采购环节严格执行索证索票规定。她也透露,大溪沟、茄子溪等一些发制品商家有的都快关门了。
这些食品最容易添加
巴南区食品药品监督分局一科科长张洪波说,就火锅而言,下面这些品种是最容易发生违法添加。
猪黄喉、牛黄喉、鱿鱼、毛肚、蹄筋、海带、血旺等很容易违法添加甲醛或工业用火碱。此外,海带、海白菜看上去如果绿茵茵的,很可能是加碱或其他化学物质泡过;如果豆芽看上去“胖胖”的,极可能是加了尿素、恩诺沙星等催生的结果。
据悉,市食药监局近日也公布了19种容易发生违法添加的高风险食品:凉拌菜(含沙拉)、生食水产品、熟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非发酵豆制品、水产类加工食品、盒饭、乳制品、食用油、火锅底料、食醋、辣椒酱、辣椒粉、生活饮用水、面制品、猪肉(猪肝)、海水鱼虾(淡水鱼虾)、蔬菜类(根茎类)、食用菌类(以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等为重点)、自制饮料。 记者 李双全
江北现700多斤问题腊肉 商家丢的?
本报讯(见习记者 付迪西)前日清晨,江北一家厂区内有人扔了700多斤又黑又臭的腊肉。由于近期食品安全查得严,居民怀疑是商家所为。昨日下午,石马河街道与盘溪置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已将这些腊肉深埋,并上报当地工商部门。
昨日,记者赶到江北庙溪嘴看到,这里以前是金笔厂。在距离厂大门约100米处堆放了许多大包大包的编织袋,一共14包。编织袋内全是发黑的腊肉,在烈日的直射下,满地是油,散发阵阵恶臭。
厂门正对的庙溪嘴100号的居民谭女士说,“前天天没亮,一辆车扔了东西就跑了。”当时她没有在意,直到上午才听散步回来的邻居说,在那车停的地方被人扔了很多腊肉。“个人怎么会买这么多腊肉嘛,肯定是商家扔的。”原金笔厂的职工文女士称,一包腊肉有50多斤,14包就是700多斤,并且这里距盘溪市场车行只需2分钟。由于近期工商部门对食品安全查得严,她怀疑是附近的商家将问题腊肉扔在了这个地方。
昨日下午2点,接到消息后,负责厂区的盘溪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先生赶到现场,为避免有人捡来吃或拿去卖,他与石马河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将这堆腊肉深埋。目前,街道办事处已将此事上报给当地工商部门进行调查。
各方行动
食药监:自制饮料调料底料必检
据重庆日报消息 针对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三管齐下”,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本月中旬前,食药监管部门将对全市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各类药房和食堂、火锅馆、小摊小贩等餐饮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同时,开展餐饮食品大抽检,将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火锅底料新增为必检品种。
重拳出击打假治劣。严肃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药品和利用互联网、邮寄方式销售假药、非药品冒充药品等行为,严厉打击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一号多用”、冒用、虚假宣传等行为。大力惩处餐饮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行为,及时移送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案件。
本月底前,实行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备案和公示制度,各类餐饮单位须将拟采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等备案登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6月底前,药品生产厂家须在“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有关产品标签上,加印或者加贴警示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