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樟脑丸有毒致癌 专家建议尽量减少使用

2011/7/7 来源:扬子晚报a-A+

  闷热潮湿的天气里,以樟脑丸为代表的防霉防蛀产品成为居家消费的必备品,但是樟脑丸有毒致癌的一些传闻在网上流传甚广,使许多家庭面对樟脑丸显得无所适从。昨天,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家庭卫生杀虫制品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对樟脑丸等防蛀剂产品的相关疑问进行了解答。

  都叫樟脑丸 内涵大不同

  且看防蛀剂的更新换代

  在昨天家庭卫生杀虫制品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有关专家介绍说,人们习惯把防蛀剂统称为“樟脑丸”,但如果您细看产品成分就会发现,小小防蛀剂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不能看见防蛀产品,就简单地视之为“樟脑丸”。

  如何使衣物不被虫蛀经久耐用,我国古代人就采用过多种方法,比如用樟木箱储藏衣物,或是将花椒与酒配制后洒在柜子里,等等。而真正工业化意义上的防蛀防霉剂则是樟脑丸了。从樟脑丸算起,防蛀剂经历了4个时代:樟脑、萘、对二氯苯和拟除虫菊酯类。

  最初的樟脑丸是天然提取的。将香樟树的根、茎、枝、叶隔水用蒸气熏蒸,冷却后,凝结成白色的结晶,有人说,这是樟树流出来的脑汁,于是将这种白色物称为樟脑。再将它压成一个个的丸子,就成了樟脑丸。

  萘丸,俗名“卫生球”。是第一个试图取代樟脑丸的产品,但因萘致癌,我国已于1993年禁止其生产与销售。

  眼下超市商店销售的,绝大多数是以对二氯苯为主要原料的“防蛀片”。我国以对二氯苯为原料生产的防蛀剂,约占同类产品的2/3。对二氯苯是一种化学合成物,除了现在香樟树资源日益稀缺导致原材料价格昂贵,还因为对二氯苯在防蛀防霉上效果更好。但其对人的眼睛、上呼吸道有刺激性,人在接触高浓度时,会有虚弱、眩晕、呕吐的表现,严重时会损害肝脏。

  现在,市场上又开始出现拟除虫菊酯类的防蛀剂。虽然其防蛀效果欠佳,而且价格也较高,但厂家仍愿意以此原料生产防蛀剂,因为与对二氯苯类防蛀剂产品包装上“低毒”字样相比,拟除虫菊酯类防蛀剂产品包装上的“微毒”显得异常醒目。

  一个疑问

  使用“樟脑丸”真的会致癌吗

  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最为广泛应用的是以对二氯苯为主要原料的卫生防蛀剂产品。这种“樟脑丸”是否对人体有害,尤其是是否致癌?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707/37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