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的斯扶梯遭暂停使用 设计制造或存缺陷面临调查

2011/7/7 来源:广州日报a-A+

  7月5日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扶梯突然逆行,导致一名13岁男孩死亡,30人受伤。海恩法则称,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和生产基地,在销售疯长的背后却是“危机四伏”。

  事故原因

  保护装置失效

  可能存在缺陷

  7月5日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扶梯突发故障,导致一名13岁的男孩死亡,30人受伤,截至目前,已有24名伤者出院,6名仍在治疗,均无生命危险。京港地铁公司称,对死者家属已妥善安排,而扶梯出故障的奥的斯公司也发声明道歉,称尽快查明原因。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质监局了解到,据初步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坏,扶梯驱动主机发生位移,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北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1.4万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进行安全大检查。

  保护装置并未发生作用

  北京市交通委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造成地铁4号线电梯故障的直接原因是电梯的固定零件损坏,但事发时,自动扶梯防止电梯反向下滑的保护装置并未发生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对奥的斯扶梯设计、制造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

  据北京市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事务中心介绍,造成地铁4号线电梯故障的直接原因是电梯的固定零件损坏,扶梯驱动主机发生位移,造成主驱动链条脱落,导致扶梯下滑。同时,扶梯中设计有防止电梯反向下滑的保护装置,但在该扶梯的故障代码显示中未显示保护装置的代码信息,即保护装置当时并没有发生作用。

  暂停采购奥的斯电梯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事故电梯为奥的斯公司生产,建议北京市质监、安监部门对事故具体原因继续调查,并对奥的斯扶梯设计、制造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必要时应启动召回制度。在调查处理期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将暂停采购奥的斯品牌电梯。截至昨日5时,北京市已经对地铁线路内的全部扶梯进行了排查。

  出事现场出口仍被封闭

  事故发生后,记者来到事发现场——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由地铁内往外的A出口已经被封闭,不少警察、地铁工作人员等在封闭处把守。记者看见,动物园地铁站内的安全检查工作比以往更加严格,带水的乘客需要在工作人员面前开盖喝一口水才能进站。正是由于严格的安全检查以及乘坐人数较多,排队等候安检进站的队伍有十多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出口何时通行暂时不清楚。

  有前科

  奥的斯否认“北京深圳事故有关联”

  就在电梯行业庆祝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销量答卷之时,北京地铁事故向其泼了一盆冷水。昨日,事故电梯生产企业奥的斯公司对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纳入到了应急处理小组当中,“很快就会有最新情况披露”。

  不少微博网友质疑,去年12月深圳地铁一号线国贸站的扶梯也发生过逆行,出事电梯也是奥的斯。相差仅半年时间,为何再发生同样事故?

  记者从奥的斯内部人士处获悉,事故发生后,奥的斯对城建部门展开了紧急的公关工作,“奥的斯各个层面的领导都可以与城建部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见面,在详细的事故结论没有出来之前,奥的斯会就各种问题立即作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14日,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一台上行的奥的斯自动扶梯也曾发生逆行,造成25人受伤。后查明事故原因为扶梯驱动主机的固定支座螺栓松脱,1根螺栓断裂,致使主机支座移位,造成驱动链条脱离链轮,上行扶梯下滑。奥的斯中国公共事务经理李明杰昨日回应称,深圳和北京的事故电梯并不是出于同一个产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能得出两者之间有关联的结论。

  一位从事电梯行业数十年的权威人士则爆料称,北京地铁事故并非“偶然”,中国电梯行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巨大“隐患”,如果不解决行业现存问题,不排除还会有类似悲剧上演。

  待整顿

  行业“疯长”背后“危机四伏”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和生产基地。中国电梯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指出,2011年上半年电梯行业依旧延续了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态势,全国电梯产量同比增长40%左右。相较于近十年国内电梯产量平均每年2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的增幅近乎翻番。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机遇,三菱、日立、奥的斯、通力、迅达、东芝、富士达等国际品牌的主要制造基地都已经转移到了中国,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大部分都超过了其母公司。中国的民营电梯企业也在快速成长过程中。

  人手不足

  每人每月维护近百台电梯

  存在问题同样不能忽视。中国的电梯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导致恶性竞争层出不穷。不仅电梯价格年年下降,售后服务也严重不足。“我们公司最近招维保人员的难度明显大了不少”,昨日,广州一位本土电梯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行业利润太低,直接导致维保人员工资水平提不上去,“每月只有2000~3000元,大家都不愿意进电梯行业”。

  从事电梯维修8年之久的石先生(化名)则向本报记者报料,现在在电梯维修行业,维保人员每人每月要维护近百台电梯,众多小工程队挂靠大公司揽生意,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日常维护质量大打折扣。

  按照规定,必须两个电梯维修工一起负责维修一台电梯,平均每人每月维修保养不超过30台。而国内电梯从业人员全国缺口近百万,其中维修人员占2/3。

  技术不过关

  外行人在干内行事

  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称,中国电梯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外行人在干内行事”,不少城市的公用电梯设施都存在着相当的安全隐患,电梯电机功率配置不足,“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严重,一旦出现超负荷运载,出事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而在事故中本应发挥作用的防逆转装置,却为何屡屡失效?这位人士表示,事实上,行业是从2008年才严格要求各类产品都要配置这一装置,但由于一些企业或是因为技术水平不达标,或是为了节省制造成本,导致这些装置在关键时候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认为类似悲剧还会上演,我只能建议广大乘客在电梯特别拥挤的时候,选择楼梯上行。”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707/37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