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该由谁来花钱,如果是食品企业应得的合理利润空间,对于市民来说或许也不是无法接受的事实,但是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何杜绝为暴利而作假的食品企业,监管部门这个钱应该更要花得响!
■有多心切?
近八成被调查者建议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在“您认为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的调查当中,2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生产厂商为追求暴利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而将主因归结为“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不够得力”和“相关法规的惩处力度不够”的,分别为40%和35%;而认为“安全食品的生产成本过高,变相促使厂商使用不法添加剂”的仅占3%。
同样的调查情况也反映在解决之道上,在“您认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什么?”的调查当中,7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增加作假者成本”,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食品的生产流程要规范,杜绝作假机会”,此外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给食品生产、销售厂商合理利润空间,杜绝作假动机。”
对于那些没有流淌道德血液的不法食品厂商,市民的愤慨不足为怪,甚至这种愤慨已经连带到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但愤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或许给安全食品以合理利润空间,给作假企业以严惩,疏导结合,才能让食品安全不再成为问题。
如何从根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专家:有必要设立食品安全罪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根子到底在哪里?如何根治这个顽疾?“应把食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时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其重要性不亚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
“我非常赞同这个提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社会安全事件。“这不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整个食品供应的流程入手。”“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已经比较完备,但守法、执法问题很多。”罗剑朝说,目前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如果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那么就属于公共安全事件,有必要在刑法上设立“食品安全罪”,以加大打击力度。
“不是法律有漏洞,而是各方面重视不够。”陕西师范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邓红也认为,必须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让生产者、消费者都明晰法律责任,“很多小作坊、黑作坊业主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生产问题食品是违法行为,这是思想认识出了问题。”她建议,必须加大对生产者的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养。“从食品特点来看,有易腐性,有生长周期,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且消费弹性小、种类多。”罗剑朝认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必要从整个产业链入手,建立预警机制、认证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比如,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建立条码机制、追溯制度,“很容易就能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说。
此外,从政府监管角度看,条块分割管理,导致十几个部门管不住一块猪肉,罗剑朝建议应该整合流程,在中央设立类似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机构,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权责明晰。如此一来,可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总结事故发生规律,将管理重点前移,做到未雨绸缪。 本报记者 刘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