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
尾部较尖表面图案像织布注意分辨
不过,成都商报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商家销售的螺类产品,除了品种不同以外,有的螺类产品被洗干净了,有的则还沾有大量泥土,在装有田螺的袋子里还零星混有其他螺类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实在是难以分辨。
参与检查的成都市水生动物检疫站站长曹成易提醒市民:“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差不多有指甲盖大,壳面常具有1到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织纹螺的表面图案就像织布,螺口处呈白色,市民购买时要注意分辨。”
市食安办警示,水产品经销单位尽量不销售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高风险食品,要严格执行水产品市场准入等有关规定,规范进货渠道,加强索证索票管理,建立健全进货台账记录。餐饮单位尽量不采购、加工和销售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高风险食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索证索票等有关规定,规范原料进货渠道,加强索证索票管理,建立健全进货台账记录。
织纹螺有多毒 一颗小螺即可致人死亡
据介绍,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李志春提醒市民,织纹螺体内含有毒素,国家有关部门早已明令禁止销售经营,市民食用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到底含什么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织纹螺体内到底含有什么毒素,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成都市水生动物检疫站站长曹成易对此解释说,织纹螺的食物主要是海里的藻类,“这些藻类,有些本身就含有毒素,有些自身没有毒素,但其表面却附着一些海洋里的毒素。织纹螺食用这些藻类以后,各种毒素在其体内慢慢累积,在生物富集作用下,会形成一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石房哈毒素’。”
中毒症状是什么?
轻者发麻重者神经麻痹
人食用织纹螺后会因神经传导中断而中毒,中毒症状以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中毒病人其症状视中毒程度而表现不一,轻者仅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和口唇发麻,重者则以神经麻痹症状为主,“消化道的症状就是恶心和呕吐,神经系统症状是典型的下行性神经麻痹症状,患者会先出现口、唇、舌、手指发麻,然后颈部发麻、四肢无力、步态蹒跚,头晕、头昏,言语含糊不清,严重者出现昏睡,呼吸肌麻痹而致死。”李志春表示,这种毒素的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吃多少能致人死亡?
一颗小螺即有可能
随着近年来海洋环境的污染,“赤潮”频发,织纹螺体内的“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因为织纹螺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其所含毒素的量就不一样,再加上食用的量不一样,所以有些人症状轻一些,只是腹泻,而有些人症状重一些,就要住院。”李志春提醒市民,一旦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的,须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