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老年公寓 部分护工经常拿痴呆老人出气

2011/10/8 来源:西部网a-A+

护工咆哮“麻烦死咧”

护工咆哮“麻烦死咧”

  在三楼最东头的房间里,记者看到约十多平方的房间里有三张床,靠近西窗户摆放着两张床,床边坐着两位老人,一位老人不停地拿着碗往嘴里送着吃的,一位老人坐在床边,他们相对而坐。吃东西的老人边吃边往垃圾桶里吐渣,护工时不时过来清理。一位护工从另外一个房间出来时拿着拖把大声咆哮道“还来不及拖干净,你就又拉,麻烦死咧……”记者下楼后,院子里一位老人说,护工也不容易,每天护理的确很辛苦,往往这边刚清理完,那边老人又尿床了。

  老人亲切地叫她“哈密”

  通过网络查询,记者找到了位于西安南郊长鸣路的西安鸿福敬老院,这是一个由民房改建的敬老院,院内摆放着不少绿色植物,进入院子便听到播放着的音乐。一位老人正在玩牌,他准备抽烟时被护工制止,他说“抽完这包就不抽了。”20多岁的服务员告诉记者,老人总是这么“赖皮”,抽完一包又一包。在一间房子里,记者看到了连续几天采访中遇到的最温馨的画面,一位穿着粉色制服的姑娘正在给一位老人做手部按摩。老人亲切地叫她“哈密”,因为,这个女护工家乡在新疆,老人记不住名字,就给她起了个外号。

  记者坐在床边时发现这里的床垫也特别软,这里的院长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原来,这是由一名大学生开办的敬老院,他正在开拓敬老院新的模式,这里的护工来自一些民办院校的“老人护理”专业。记者不知道,他的办院模式是否可以探索出一条让老人晚年更“舒心”的道路。

  他们的精神世界很孤独

  记者第三次来到西安市朝阳老年公寓,兑现了要给他们办黑板报的承诺,记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健康知识写在了黑板上。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老人主动跟记者说话,她说,她是湖南长沙人,女儿就住在这个厂区里,很近,但是她已经很多天没见到女儿了。她也知道女儿非常忙,但是,她就是想女儿。就在前一天,她跑到女儿家的房子敲门,可是女儿没在家,给女儿打电话也不接,她想吃女儿做的饭,也想女儿,可是女儿不去看她。记者向院长求证,夏院长说,老人的话别信,她女儿经常看她。老人又说,女儿最近不常看她,连电话也不接了。记者试图帮老人拨打电话,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老人住进敬老院后精神世界非常孤独,甚至变得孤僻。

  大多数老人没有精神寄托

  在本次采访敬老院过程中,记者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和复杂。一方面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无法亲自赡养老人,他们无奈将老人托付给敬老院,希望得到更周全的照顾。另一方面被送到敬老院的老人往往都很消极,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的累赘,大多数老人没有了精神寄托。

  护工工资低劳动强度大

  一方面,由于长期大量的护理工作让护工疲惫不堪,在工作中难免会“发脾气”,如果换成你我,一日两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但是如果一年、两年你能做到吗?如何才能让老人得到悉心的照顾,又能使护工“轻松”些,这或许是个社会问题。如在西安颐和园老年公寓的一位护工,从早晨六点就开始忙,一直到中午吃饭才能稍作休息。很多老年公寓护工的工资不足千元。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1008/40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