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爱并没有离开我们,这个社会也并不冷漠
昨日下午2时50分,取角膜的医生结束手术走出了病房。7岁半的杨鸿全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闭紧的双眼安然无恙,像不曾经历过手术一样。
这个年幼的生命因误食毒蘑菇,于昨日下午1时32分停止了心跳。“把儿子的眼角膜捐赠了吧,帮助其他有需要的病人。”杨鸿全的父亲——只有初中学历的都江堰农民杨开民,拨通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的电话。
一次致命的意外
误食毒菇 7岁半儿子离世
正读小学二年级的杨鸿全家住都江堰安龙镇青城社区10组。10月15日,杨家的晚餐是炖蘑菇汤。蘑菇是母亲在河边采的,当地称为“油菌”。杨开民说,妻子黄某的智力稍逊于常人,“村里人都叫她不要吃这蘑菇,她非要吃。”当晚,黄某吃光了毒菇,而杨鸿全则喝光了毒性更大的汤。
母子俩次日下午被亲戚送入都江堰市医院,而更为严重的杨鸿全则在10月16日晚9时被转入华西附二院,那时距离他的中毒时间已超过了20小时。虽然初入医院的杨鸿全还活泼清醒,但普儿二病房副主任陶于洪说,毒菇会破坏人体的肝、肾等功能,超过20小时不治,就很危险了。
昨日中午12时28分,杨鸿全陷入深度昏迷,医院对其展开抢救。遗憾的是,64分钟后,杨鸿全还是因肝功能衰竭停止了呼吸。
一个淳朴的决定
回报社会父亲捐出儿子角膜
“娘俩中毒以来,太多人帮助我们了。”杨开民是个朴实的农民,45岁的他靠在青海玉树打零工维持家中生计,常年不在家已有11年。
得知家人出事,杨开民辗转3天才于20日中午来到华西附二院。此前,妻儿全靠亲戚的照顾,以及村民和学校的捐款、医院的垫付维持治疗。
刚赶到医院的杨开民便收到了儿子的病危通知。这时,杨开民想到,一旦儿子遭遇不幸,便捐出他的一双眼角膜。昨日一早,杨开民将这一想法告知了医生陶于洪,并在其帮助下,联络到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他说:“我们也没什么好回报社会的……”话还没说完,这个中年汉子开始呜咽起来。
昨日下午1时15分,在儿子进行抢救手术时,父亲与眼库签下了无偿捐献角膜的志愿书。这位初中学历的农民工想不出太高尚的言辞和理由,便学着旁边人的说辞,支吾着说:“对,对,延续别人的生命,也延续我儿子的生命……”
进行取角膜手术的,是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的医生志愿者苏伟龙,他表示,角膜只能保存14天,这期间将尽快找寻相匹配的眼疾患者,“他的角膜至少能救两个人。”
“延续别人的生命,也延续我儿子的生命…… ”——杨开民
杨鸿全的最后9天
10月15日晚杨鸿全误食炖毒菇汤
10月16日下午杨鸿全母子俩被送往都江堰市医院
10月16日晚杨鸿全转入华西附二院
10月23日中午12时28分杨鸿全陷入深度昏迷,医院对其展开抢救
10月23日下午1时32分杨鸿全因肝功能衰竭停止了呼吸
10月23日下午2时50分医生取下杨鸿全的角膜
记者手记
他们朴实的良知 让社会不再冷漠
当取角膜的医生挥舞着手术刀时,我看到杨开民眼中浑浊的泪。他是个农民,穿着朴实,说话有些含糊不清。但杨开民深知,他的选择,是“没什么本事”的自己,爱儿子、爱社会最好的方式。
3个月内,我们身边出现了多例无偿捐赠亲属器官的事例。令人惊讶的是,许多起都出自医药费尚且负担不起的农民家庭。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拾起中国人跌落良心”的陈贤妹,他们身上保存着最原动力的美德、最原生态的良知。杨开民那一句“没什么可回报社会的”,让人心中酸楚。他的朴实让人相信:这个社会并不冷漠。
新闻链接
■10月15日,11岁的彭山女孩洋洋因车祸致脑死亡,其父母捐出洋洋的肾脏和双眼角膜,洋洋的捐赠已让另外3个生命重见光明。
■8月1日,因车祸脑死亡的北川男子吴国详,成功完成了双肾、肝脏、双眼角膜的器官捐赠手术,这是省内第二例脑死亡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