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过头会惹病宝宝易得“捂热综合征”

2012/1/20 来源:信息时报a-A+

  快过年了,广州又将面临一次大降温,有的家庭还带孩子到北方家乡过大年。为人父母总怕孩子挨冻,常常陷入“让孩子多穿点”的误区。需警惕,孩子过度“热捂”很要命!当心捂出个“捂热综合征”。

  冬季儿科门诊中,经常能看见被包裹得像粽子的患儿,里三层外三层穿个七八件衣服,外面还裹着小被子,密不透风。可孩子小脸通红、皮肤滚烫一摸背上全是汗水。当医师问起为什么给孩子穿这么多?家长的回答多是“孩子病了,身体弱,要多穿点”,却不知,再捂下去孩子会得捂热综合征。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唐普润介绍,捂热综合征是儿科急诊之一,顾名思义,即被“捂”出来“热”出来的病,以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多见。

  留意宝宝的“热反应”

  孩子穿的衣服过多,盖的被子太厚,裹的睡袋严严实实,或室内使用取暖器、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设施,使得环境温度过高,宝宝犹如被放置在蒸笼之上,这是捂热综合征的常见诱因。“每年的冬季、早春等气候寒冷的时期是捂热综合征的高发期,因家长生怕孩子受凉,而陷入御寒过度的误区。”唐普润介绍道。

  “在热捂的状态下,孩子会出现高热,脸蛋红红、皮肤滚烫。此时,如果家长细心,就会发现宝宝已大汗淋漓,浑身湿透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孩子继续被"裹粽子",大量地出汗导致孩子脱水,继而便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衰竭,或休克。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孩子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这便是捂热综合征致死的原因。

  捂热综合征以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多见,因为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即使热得不舒服,也不会自己脱衣服,踢被子,导致高热。宝宝只会用哭来表达不适,刚开始,孩子会烦躁不安地大哭,再发展下去,出汗导致虚脱,便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而出现四肢冰凉、口唇紫绀等症状。

  “发烧要热捂” 绝对要不得

  家长“热捂”宝宝,除少数家长不懂得照料孩子外,更多的家长是因为陷入了“孩子生病了,要多穿点”的观念误区。

  唐普润告诉记者,生病时热捂,尤其是发烧时热捂,这是儿童家长的普遍误区。“这是错误的做法。孩子发烧时,家长实际该做的是散热。热捂发烧的孩子就容易发生虚脱事故了。”此时,家长要帮孩子松解衣服,被褥不能包裹得太紧,助孩子散热;关窗密不透风也是不提倡的,而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不宜过高,只要不寒冷就行。

  孩子得其他疾病也是如此,多穿衣服并不助于抗击病魔,衣服适量就够,“孩子的手脚是温暖的,脸色正常就代表衣服足够了。”即使孩子伤风感冒了,也并不提倡热捂发汗。过度热捂,孩子出汗,汗水黏在衣服上,湿漉漉的更容易感冒。

  手心出汗,衣着太多

  那么,如果宝宝从温暖的广州到寒冷的地方过年或旅游,过年要出门走亲戚,又该如何着装呢?穿衣没必要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影响孩子的活动,还不一定真保暖。

  孩子其实并没有大人想象的那样不耐寒,有时不过是家长过度担心了。唐普润介绍道:“家长摸摸孩子的手脚,如果都是温暖的,代表衣服足够,孩子不会挨冻。如果孩子的手心脚心出汗、脑门发烫、汗流浃背就证明穿得过多了,需要适当减衣服。”

  此外,衣服多不代表暖和,给孩子衣服要选择柔软、轻盈的材质,不能太过于贴身,太紧身不利于孩子活动。衣服以质取胜,而非以量取胜。

  相关个案

  临近春节,江西出了桩“婴儿疑食奶粉致死”事件,近日,有关部门公布调查结果,该婴儿真正的死因是捂热综合征造成的多功能器官衰竭。

  2012年1月7日上午10时左右,该地某5个月大的龙凤胎之一的男婴出现抽搐、腹泻等症状,于当日22时30分身亡,一开始怀疑与食用奶粉有关。后经调查发现,死因是捂热综合征。8日凌晨,女婴也出现相似症状,但病情较轻,几天后被治愈出院。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20120/50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