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料须按需饮用
学生考试前、孕妇分娩前来一瓶能量饮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白领们每天通过饮用维生素饮料来“为自己保持活力与美丽”似乎已成为一种共识。不过,这些与功能性饮料相关的习惯与观念其实并不正确。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王玉梅表示,对于身体健康的正常人来说,没有体力消耗、不需要补充能量的情况下,喝功能性饮料除了能够解渴外,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其实,关于功能性饮料,相关法规中有明确的解释与定义。《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下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大类。
王玉梅指出,每一种功能饮料都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因此在挑选功能性饮料的时候,消费者需要仔细阅读每种饮料上所注明的成分,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饮料。如在运动消耗较大之后,可以饮用一些运动饮料,其中含有的矿物质可以迅速补充人体因运动而消耗的物质。如果身体没有需要,这类饮料当然也并非人体所需,而且这类饮料并非人人适宜,例如儿童和血压高病人要慎用此类饮料。
牛磺酸过量影响心脏健康
不少功能饮料给人留下可以解困解乏的印象。专家指出,在功能饮料中添加一些成分的确可以起到解困解乏和补充体力的作用,如咖啡因和牛磺酸。在一些大超市,超市货架上的不少维生素饮料、运动饮料等功能饮料中都添加了牛磺酸和咖啡因。
王玉梅介绍,牛磺酸是一种营养强化剂,又称α-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牛磺酸的确具备很多好的功效,如抗疲劳、提高免疫力、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等。咖啡因则主要起到让神经兴奋的作用。
不过,牛磺酸和咖啡因的摄入量并非越多越好。很多含牛磺酸的功能饮料并没有标明其具体含量。据了解,一般来说,正常人牛磺酸:700~1000毫克,一天1-2次(每天最多可以服用6克)。
此前,美国底特律亨利福特医院的研究者即发现,高水平的咖啡因和牛磺酸会增加人体血压和心率,影响心脏功能。澳大利亚艾德蕾德医院的研究发现,某品牌功能饮料可使血液黏稠,有可能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药物疗法年鉴》(The Annals ofPharmacotherapy)中载有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对功能饮料(主要是指某品牌能量型饮料)进行的测试:让15名健康成人连续7天每天喝2听功能饮料,结果发现,功能饮料使他们的血压平均升高10毫米汞柱,心率每分钟增加5次。这意味着,对于患高血压病或心律不齐的人来说,该饮料可能并不合适。
哪些饮料对宝宝健康有好处
新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给宝宝喂过饮料或甜水,宝宝马上就不爱喝白水了。都说给宝宝喝饮料不好,可是,一进超市,又有哪一个宝宝能真正逃脱掉饮料诱惑呢?饮料,在不得不喝的情况下,怎样选择才能真正对宝宝健康有益?
喝什么,怎么喝?面对汽水、可乐、酸奶、果汁、乳酸菌奶、果奶等饮料,也许宝宝自己只拿那些能从包装上吸引他们的瓶瓶盒盒,但作为父母,考虑的就多了,什么有没有色素啊,加没加防腐剂啊,宝宝喝了会不会肚子胀啊,会不会影响吃饭啊,会不会发胖啊等等问题一股脑涌了上来。别急,先冷静下来,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这些饮料到底有什么区别。
乳酸类饮料
乳酸类饮料中包括酸奶和乳酸饮料。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添加有益菌发酵而成。酸奶营养素、能量密度高,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C和多种维生素B及各种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一杯酸奶(150毫升)可以提供婴幼儿30%的能量以及10%左右的蛋白质,酸奶和人奶很相似,容易消化,特别适合于消化系统不成熟的婴幼儿。酸奶中还含有不少有益菌类,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不过,专家提醒,在夏季,酸奶喝多了容易上火,妈咪应该注意控制宝宝对酸奶的进食量,一般来讲一岁以下的宝宝一次最好不要喝超过30毫升的量,而三岁以下的宝宝一次最好不要喝超过60毫升的量。
乳酸饮料的口味虽然很好,其中牛奶的含量却很少,大部分都是糖、香料和水。营养成分仅相当于纯奶的1/3,两者之间的营养差别非常之大。一般来讲,每100毫升纯牛奶中含蛋白质不低于2.5克,可每100毫升乳酸饮料或乳酸菌饮料含有的蛋白质还不到0.7克,这类饮料具有一定补充营养物质的作用,但作用却非常有限。
在市场上购买时,一些含乳饮料的包装上,经常用大号字写着“活性奶”、“乳酸奶”等模糊名称,不仔细看是不会发现旁边还有一行“含乳饮料”的小字,个别产品甚至连这个也没有。购买时一定要多留意商品说明,不要忽视了最具名称意义的“饮料”二字。但并不是说应该让宝宝拒喝含乳饮料,只要宝宝对奶类蛋白质的足量摄取,有时可适宜地喝一些,满足一下他们的口味,同时还有一定的营养作用,如添加含乳酸菌的含乳饮料就有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