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以药补医成众望所归 如何补偿医院是关键

2012/3/9 来源:39健康新闻a-A+

  在这次两会上,陈竺再次强调必须取消以药补医。直观感觉,老百姓关心的看病贵与大处方、过度用药密切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取消以药补医也就意味着不再有大处方、过度用药,看病也就不再贵。

  全国政协开幕当天,卫生部部长陈竺被各路记者围堵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这么多记者围追堵截陈竺,说明医改受到高度关注。

  在这次两会上,陈竺再次强调必须取消以药补医。直观感觉,老百姓关心的看病贵与大处方、过度用药密切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取消以药补医也就意味着不再有大处方、过度用药,看病也就不再贵。逻辑、推理和结论似乎一气呵成。

  由于取消以药补医是陈竺在今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两会上反复强调的话题,那么关心公立医院改革的医院院长、医药卫生界医生们如何看这个问题?

  首先医院院长们最关心的是取消以药补医以后,医院怎么运转下去,也就是所谓的筹资机制如何建立。关于此,目前给出的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水平。这个方案最大的正当性在于,它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的确需要体现,但单纯提高价格的方案失之于文不对题。

  对公众而言,无论是医药费还是诊疗费,花的都是钱,只是花的内容不一样,与多少没什么关系。对医生而言,以前药费无法体现其劳务价值,现在诊疗费就能体现其劳务价值?诊疗费和药费一样都是交给医院,真正看如何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是公立医院的激励机制如何改革。激励机制不改革,无论是收药费还是服务费,跟体现医生的劳务价值也没什么关系。

  一位公立医院院长在两会期间与笔者聊起此事时颇为诚恳地表示,现在的讨论其实还只是在如何补偿医院的层面,至于如何激励医务人员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还根本没想那一步。

  所以,一个混淆了不同层面问题的方案,还是个方案么?

  至于那些加大政府补偿力度的呼声,已经了无新意到让人提不起争论的兴趣。有意思的是,笔者曾问到几位公立医院的院长,政府根本没有那么多钱补偿公立医院失去的药品收入,这怎么办?院长们均笑而不语。

  “笑而不语”的弦外之音总是特别有趣。一个意思是,大家心知肚明,靠政府补贴的改革方案根本行不通,这是比较委婉的表达;另一个意思是,你给钱我就改革,不给就不改,这是比较撒娇的思路;第三个意思是,我就知道你补不起,所以咱就别改了。

  其实,任何一个改革政策都会遭遇一些“小九九”,这并不奇怪。问题是,为何众人均在此问题上顾左右而言她。取消以药补医本应是医改的众望所归,但就笔者接触到的专业人士,对实现该目标乐观者寥寥。大家并不是觉得取消以药补医很难,而是觉得取消以药补医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哪儿?笔者在此向卫生部领导提几个问题。

  一、如果政府财政养不起全部公立医院,能否考虑将部分公立医院放给市场,政府仅重点保留几所公立医院;二、既然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能否进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让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让勤奋、优秀的医生由公众的选择来认可。

  此次两会上,院长、医生大都爱谈公立医院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而医药企业代表则更关心基本药物制度。

  3月4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去看望了医药卫生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

  3月5日,笔者于会议中心结束采访,在电梯里同行打来电话讨论关于基本药物制度的选题思路。同乘电梯的一位政协委员闻此竟自言自语了一句,“呵呵,基本药物制度……”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20309/54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