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丽,贵州关岭县顶云乡木厂小学5年级学生。3年前,母亲离家出走一直未归,去年12月19日父亲黄明松摔倒成“植物人”,住进贵州安顺人民医院脑外科,举债花去11万元钱,她被迫弃学专门照顾,担负起照顾父亲的“护工”任务。
3月22日,记者在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脑外科3号病房看到,黄浦丽在给父亲擦洗身体,80岁的奶奶在帮忙她给父亲翻身体……
“孝女”医院里一天的忙刻生活
每日清晨6点,黄浦丽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做翻身锻炼,随后对父亲的全身进行按摩,针对不同的部位,她用不同的方法。在按摩时,只见她时而用手掌轻轻敲打,时而用双手十指来按穴位,时而用手膀进揉按。到了7点钟,她就要去熬粥或者米糊给父亲当早餐。“爸爸,饿了吧!”黄浦丽用勺不停地搅拌冒着热气腾腾的粥,使粥快速降温,随后她舀起一点粥用嘴试了试温度。之后,她坐到父亲的背后,将父亲扶坐立,接着又将父亲的背紧紧靠在一边的肩膀,再拿起一块毛巾围在爸爸的胸前,一手端起粥锅,一手拿起勺,一点一点把粥喂到爸爸的嘴里,喂完之后,自己则随便吃一点面包之类的干粮。
9点到12点这个时间段,她要送父亲去安大厂吸氧,吸氧完后回到医院已到了下午1点钟,这个时间又要忙起给父亲做午饭。给父亲喂完中午饭不得一会,又开始帮父亲擦洗揉身,随后对父亲全身进行按摩。下午5点左右,卖菜的小贩开始做生意,她便去医院附近的菜场买米买菜,回来之后又开始给父亲煲汤喂饭,把父亲的事情忙完,才去做自己的饭吃。
吃完已快到了晚上10点钟左右,于是再帮爸爸按摩全身一次。“爸爸,帮你擦洗干净身体,让你舒服点。”黄浦丽一边忙碌,一边和父亲交流。擦完全身后,她又将爸爸抱侧身,用棉签,一点一点把褥疮弄干净,再涂上药。之后,黄浦丽拖起疲倦的身子上床。第二天,12岁的她,又重复前一天的“护工”任务。
在医院,只要提起黄浦丽这个小姑娘,很多人都为她的“孝’和懂事以及乖巧而感动。当看到她给父亲翻身翻不动时,大家都愿意主动去帮助她。在她照顾父亲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做完父亲的护理后,她总会利用闲暇时间来看书自学。“语文书,我能自学都懂,数学和外语就不行了。”她无奈地说。
“患者黄明松,这是你的医药费单。”一名穿白大褂男子送进来一张单子。
“哇,又欠费啦!”抓过单子看了一眼,她那张疲倦的脸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为了治疗好爸爸,已经花去11万元钱了,这些钱都是当代课教师的小姑姑借来的,所有该借的人都借了,现在已经借不来钱了。”黄浦丽小声地说。她低着头,久久看着欠费单。
面对父亲的未来,黄浦丽说:“妈妈不要我了,爸爸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不能没有他。”
家徒四壁:天上下大雨 屋内下小雨
3月24日,记者去到黄浦丽老家关岭自治县顶云乡木厂村大地沟组。木厂村大地沟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村寨,一条乡村公路从村寨顶端的半山腰通过,黄浦丽的家就坐落在公路下方不足20米处。
这是一小栋用红砖砌成的村房,建筑面积约在40平方米,房屋的顶棚是用牛毛毡盖住。紧挨在这栋房屋的旁边,又有一间四方分别用一根木柱头支撑、周围用竹片阻隔的破旧小房。与寨子里的不少“小洋楼”比起来,一眼就能看出,小丽的家是寨子里最贫困的人家了。
走进家里,光线有些暗淡,靠近门边安放着一张宽大木床、床边摆置着一个锈迹斑斑的回风炉,火炉的一侧摆放着一张低矮的木桌,这是黄浦丽家的“碗柜”,房屋里除了这几样家俱外,显得空荡荡的,而用牛毛毡盖住的房顶已穿了不少的小孔。
用木柱搭建破旧小房十分的低矮,屋内安放这一张床,透过竹片之间的无数空隙,一眼就能望到屋外的一切,房顶是用无数块破碎塑料布遮挡着。在屋内穿行,若稍不留心撞在柱头或竹片上,就抖落下来一阵积灰。
“爸爸、妈妈在家时,我就和奶奶睡在木柱搭建小屋内,爸爸、妈妈离家后,我和奶奶就搬回房里。”黄浦丽说,每一间屋顶都是漏雨的,若天上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让她感到最怕的是晚上夜雨,很多时候清晨起床来,被子都被雨水浸透了。
村民说,黄浦丽家这栋用红砖砌成的房屋,是几年前,当地政府出资给她家修建的,但建房地突然出现了山体滑坡的迹象,目前,乡政府正在为她家选新址另建房,所以,现在的房屋就一直没有“打”房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