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类理性受感性支配 信念存于脑细胞中

2012/5/4 来源:网易探索a-A+

  核心提示: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偏见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大脑,导致我们在考虑问题和发表观点时失去理性。心理学家表示情绪往往凌驾于有意识的想法之上,即感性支配理性,导致我们产生偏见。在意识到自己开始理性思考前,我们的情绪往往先一步做出决定。

大脑会捍卫已有的信仰,抵制与其相反的言论和观点
大脑会捍卫已有的信仰,抵制与其相反的言论和观点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偏见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大脑,导致我们在考虑问题和发表观点时失去理性。心理学家表示情绪往往凌驾于有意识的想法之上,即感性支配理性,导致我们产生偏见。在意识到自己开始理性思考前,我们的情绪往往先一步做出决定。此外,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人观点中的缺陷,但对于自己所持的观点,我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大脑区域进化年龄存差异

  最近,所谓的“动机性推理”成为政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一个讨论热点。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的想法和论点看似充满理性和不具有感情色彩,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漫长的进化过程造就了人类现在的大脑。大脑一直被描述为一个“系统联邦”,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进化年龄,功能也存在差异。进化年龄较老的大脑区域被较年轻的区域包裹,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进化年龄较老的大脑区域——下皮层和边缘区——往往与情绪或者无意识反应有关。这是一种二元反应,并非理性思考下的反应,因此存在偏见。情绪反应的速度极快,远远超过我们的有意识想法。进化年龄较年轻的大脑区域——例如前额皮质——负责抽象推理、语言以及意识性更强和目标导向程度更高的行为。通常情况下,这些大脑活动较为缓慢,一次只能关注少数几件事情。形象地说,它们的带宽是有限的。

  进化年龄较年轻的大脑部位可能与人类最伟大的革新和洞察力有关,但它们并不始终处于支配地位。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进化心理学家亚伦·塞尔表示:“在面临一些确定的重大事件时,自然选择基本上不相信我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拥有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额叶,这一大脑区域与我们的各种想法有关。在面临重大事件时,例如面临危险形势,大脑额叶不允许我们涉险。”此时,情绪获得支配地位,触发一个自动反应系统,例如“战或逃”的选择。

  感性往往支配理性

  根据心理学家30年来一直讨论的所谓“首因效应”,情绪往往凌驾于有意识的想法之上。现在,他们将大脑的活动粗略地分为“系统1”和“系统2”,两个系统所对应的基本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性大脑和理性大脑。系统1指的是进化年龄较老的大脑系统,控制着我们的情绪;系统2指的是理性而有意识地处理信息的过程,较为缓慢。大脑的运转往往受情绪支配同时产生偏见,也就是说系统1驱使着系统2。在你意识到自己开始理性思考前,我们的情绪往往先一步做出决定,尤其是面临自己非常关心的问题时。弗洛伊德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潜意识”。

  系统1产生偏见并渗透到系统2,背后的机制据信就是所谓的“记忆提取”。具体地说,想法、图像和论点命令一个人有意识的思想活动跟随快速的情绪反应。记忆就像是一个网络,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构成,情绪反应后出现的活动被称之为“扩散性激活”。如果从长期记忆中“调阅”一个主题,例如萨拉·佩林,与这个主题(女性、共和党人、布里斯托尔、死亡小组和保罗·里维尔)有关的节点便被激活。这些节点构成一个扇形。整个过程就像火舌穿过一个地带,但只点燃少数特定的树木。潜意识和自动情绪负责点燃这把火,决定了有意识的思想活动处理哪些内容,发表观点时使用哪些论据。

  捍卫已有信仰 产生偏见

  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利用情绪捍卫和巩固我们的观点,同时进一步为下一次论战做好准备。我们的推理过程实际上并不依照客观事实,而是受到动机和记忆驱使。这种活动植根于我们的大脑。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动机性推理能力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进入青春期后,动机性推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了解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的推理能力,北科罗拉多州大学心理学家保罗·克拉琴斯基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中,他要求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评估与他们喜欢的一种音乐类型(重金属或者乡村乐)有关的论点,即是否会导致人们上演有害或者反社会行为(滥用药物、自杀等等)?

  此项实验的参与者为9年级和12年级的学生,克拉琴斯基让他们评估有关重金属或者乡村乐导致的行为后果的观点——每一种论点都存在一个逻辑上的谬误,例如过度概化或者“你也一样”这样的谬误。这些学生被要求评估论点的正确性,讨论论点的可取性和缺点,同时要求他们描述如何设计一项实验或者测试,验证他们听到的论点。

  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会捍卫他们喜爱的音乐,在推理上存在偏见。乡村乐迷认为支持这种音乐的论点比反对这种音乐的论点更具说服力,虽然所有论点都存在谬误;同时也认为反乡村乐论点中的谬误更多。对于反乡村乐的论点,他们提出了更理想的基于证据的验证方式。这种现象在重金属迷身上同样存在。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20504/61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