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有媒体曝光,一些菜农使用甲醛对大白菜进行保鲜,山药、蘑菇等蔬菜也使用甲醛溶液喷洒和浸泡。知情人士称,使用保鲜剂几乎成了业内“潜规则”。对此,很多网民认为,蔬菜使用甲醛保鲜说明监管有空白,期待建立“全链条”式监管体系。
“甲醛白菜”引发安全担忧
不法商贩对白菜使用甲醛保鲜的报道经几大门户网站转载后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山东白菜 甲醛”成为百度新闻热搜词,一天内新增相关网页7309个。
署名为“独具只眼”的网民认为,使用甲醛保鲜,最初只在水产品中使用,如今连蔬菜也用上了,长期使用甲醛处理过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不可小视。
署名“曾继清”的博文认为,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是有毒物质,这些毒素轻者会引起慢性中毒,重者会致癌。
署名“bit”的博文认为,甲醛是一种破坏生物细胞蛋白质的原生质毒物,会对人的皮肤、呼吸道及内脏造成损害,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可引起肺水肿、肝昏迷、肾衰竭等。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将导致基因突变。
完善食品检测标准
网民“一直有点烦”说,虽然我国对蔬菜有严格的检验标准,但是甲醛作为最常见的防腐剂之一,却并不在检测项目之中。
有网民认为,白菜喷甲醛保鲜事件发生,说明严格的检测也出现了不严密的地方。作为对身体严重有害的化学物品,甲醛应当纳入农产品检测范围。
署名“贾芳”的博文认为,目前市场上蔬菜检测执行的是2010年农业部、最高法、最高检等11部委联合下发的“国标”“国标”规定,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两个主要方面,甲醛并非农药,也不是重金属,因此对蔬菜质量的检测中,并不包含甲醛。用于鉴定农残的机器也主要是针对农业部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设计的,甲醛自然也就在检测的范围之外。因此,按照“国标”,即便白菜中含有甲醛,如果在其他农残及重金属检测中是合格的,那么这些甲醛白菜也是合格的。因此,山东白菜喷甲醛,是钻了“国标”的空子。
呼吁加大惩处力度
“孙敬坤”“芒露”等网民认为,出现“甲醛白菜”、“甲醛蘑菇”是不法商贩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应予以严厉惩处。蔬菜保鲜却不保质,使用如此有毒物质竟然成了“潜规则”,不是商贩太无知,而是惩处力度不够。
题为《谁“放纵”了甲醛》的网络评论文章认为,类似事件反映出监管的粗放和被动。消费者不投诉不查,不出大问题不查,甚至查了也没有响应的惩罚措施,致使违法风险远远小于收益。应将监管执法纳入法律约束,强化问责,迫使监管部门对此保持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