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陷阱骗钱财老年人要慎重参加“保健讲座”

2012/5/31 来源:新华网a-A+

      医网快讯摘要:近日,山东诸城市一位年近70岁的刘先生和老伴来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刘先生说,一天早上他和老伴在广场上晨练,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发宣传单,就随手拿了一张。这位年轻人介绍说,某军医科大学刘教授在当地某宾馆搞讲座,对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进行免费保健宣讲。晨练结束后,刘先生就想去了解怎么治疗心脑血管病,便来到这家宾馆。

      进去一看,刘先生发现这个讲座吸引了近百名老年朋友,刘教授正在宣传某胶囊的良好功效,说对治疗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心脏功能差等病症有奇效。刘先生心脏不好,听了之后觉得很适合自己,再加上宣传人员的竭力劝说,便花了7680元买了10盒。

      “我原本想回家取钱,然后再回来取药。结果宣传人员说不用了,他们说要把我送回家,顺便拿钱就行了。我就答应了。”刘先生说,回家后他便拿着存折到银行取款,把7680元钱交给了宣传人员。

      当天下午,刘先生的子女下班回家后得知这件事,赶紧把保健品拿出来检查一遍,然后又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确认这伙人是冒充医生、教授高价销售药品的惯犯,专门骗取老年人钱财。刘先生一听着急了,马上拿着保健品去退,结果发现早已人去楼空。一气之下,刘先生便投诉到当地消协,希望能讨个说法。

      接到投诉后,诸城市消协与公平交易局联合进行了调查,得知这些所谓的“免费保健讲座”不过是一些江湖游医搞的诈骗活动,他们无任何正当手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相关部门的查处带来很大难度。这伙人抓住当今老年人有一定经济基础,渴望身体健康的心理,以免费服务为借口,打着所谓的“医生”、“教授”蒙骗老年人,甚至对保健品冒用药品大肆宣传其功效,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消协提醒老年朋友,一定要慎重参加在酒店开展的各类不知情的“医生保健讲座”和保健品的广告宣传,不要参加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利用免费体检的办法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医疗器械的活动,尤其不要轻信“医生”介绍和广告里对保健品的神奇效果。

      此外,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查看是否有商标、卫生部注册备案信息和批准文号,并查看是否与广告宣传功能一致;购买后必须索取正规发票,以防出现纠纷时有据可依。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20531/66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