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薛玉琦患有精神疾病被家人抛弃,5年前,刘凤兰老人收留了靠捡垃圾度日的薛玉琦。有了热菜热汤的生活,薛玉琦再也不用挨冻受饿了。为了补贴生计,刘凤兰老人还要将自己做的鞋垫拿到镇上去卖,她还收集废品,用换来的钱照顾薛玉琦。
热心老大娘 收养流浪汉
见到78岁的刘凤兰老人时,她正气喘吁吁地问街边的商贩,谁看见薛玉琦了。“其实找不到他也挺着急的,40多岁的人了,精神不好到处跑,我挺担心的。”刘凤兰对记者说。
2007年的一天,正赶上白山市江源区松树镇有集市,据刘凤兰老人回忆:“那天是雨天,走到集市半路的垃圾堆时,薛玉琦正蹲在那里捡东西,我心里可怜他,就带他去前面的集市上,给他买了双鞋,他很高兴。”
从那以后,刘凤兰老人就做些简单的饭菜给薛玉琦吃,冬天时,她就把房子倒出个空屋让他住,还配了钥匙让他带着。
“我后来就搬到女儿家中住了,把自己的房子留给他住。每天,我还要走30多分钟的路程走回去看他几次,一般情况他都在外面瞎走不回来。”刘凤兰说。
刘凤兰在接触中发现,薛玉琦没有父母,但有哥哥住在松树镇周边,但他的哥哥并不管薛玉琦,任由他在外流浪。
在知道了薛玉琦的情况后,刘凤兰便把他当成了一个亲人,不管他有多脏,儿女有多反对,刘凤兰始终照顾着他。
“白天我不在家,他就跑出去,要是饿了就会回来,不饿就好几天不回来,这不,今天就没在家,我一天回这边2次,就看看他回没回来,还是惦记啊。”刘凤兰说。
几天前,刘凤兰回家,一开门就看见薛玉琦躺在自己的炕上睡着了。会剪头的刘凤兰便拿出剪刀为他理了发,还给他刮了胡子,薛玉琦冲着刘凤兰嘿嘿地笑了起来。
在刘凤兰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如今5个年头过去了,薛玉琦每次讨到好东西时,都会留着给刘凤兰吃,似乎在潜意识里,他早把刘凤兰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去年,刘凤兰视线还清晰时,在家做了不少鞋垫,拿到街边的集市上去卖,也收集一些废品换钱,来补贴生活上的开销,平时做饭用的米面油,都是松树镇政府补贴的,这让刘凤兰生活负担减轻许多。
问心无愧 不怕别人说闲话
就在3年前,刘凤兰的老伴因病去世,刘凤兰还是坚持照顾着薛玉琦。“老伴在世时,也很照顾薛玉琦,有时候比我还惦记着,我始终都不能放弃他就是了。”刘凤兰说。
刘凤兰有一副热心肠。2009年,刘凤兰帮同事宋大爷照顾3个孩子,直到孩子们被送到孤儿院。同年,身体不好的于大爷因为儿女不和,没有地方居住,刘凤兰就一直照顾着于大爷,直到他去世。她从不管别人的闲言碎语,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很多人说我闲话,我都不怕,因为我愿意帮助别人。”刘凤兰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