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季节的到来,此时人因气候变化易出现情绪烦躁、记忆力下降、对事物缺乏兴趣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
武汉市一医院心理门诊周瑞祥博士说,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当气温高于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大于80%时,其发生比例会急剧上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副主任医师肖劲松说,天气炎热,人体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人们很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冲突。而气温高、昼长夜短,人休息不好,脾气易变得暴躁。
医生提出缓解“情绪中暑”四点建议:一是注意休息好,中午有条件的话应午休半小时,最炎热时段尽量减少室外活动;二是避免刺激性饮品,少喝咖啡、酒、浓茶等,心烦意乱时听听轻音乐,降低心理热度;三是注意饮食调节,宜清淡,多吃苦瓜、黄瓜、丝瓜、番茄等蔬菜,适当食用绿豆汤、菊花茶、西瓜等消暑食品;四是学会宽容,做到心平气和,遇事尽量冷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