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记者走访市场看到,市面上售卖的一次性纸杯仍有不少印有图案,其中不少图案离杯口不到15毫米,在使用过程中,嘴唇很容易接触到图案,长期使用难免会摄入油墨。
你全身都是油墨,有毒!
今年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纸杯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中提出杯口距杯身15mm内、杯底距杯身10mm内不应有印刷图案。标准实施一个多月后,本周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便利连锁店及集贸市场发现,几乎每家店里都有部分不符合标准的纸杯在售,彩色纸杯反倒更受欢迎。专家提醒,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可用于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使用印有图案的纸杯喝水时,嘴唇接触杯口,油墨可能会被摄入,尤其是含苯油墨对健康更不利。超市销售人员表示,不少一次性纸杯都是6月1日之前生产并入库,因此会有部分纸杯不符合国家要求。
摄入铅和苯危害大脑中枢神经
记者走访市场看到,市面上售卖的一次性纸杯仍有不少印有图案,其中不少图案离杯口不到15毫米,在使用过程中,嘴唇很容易接触到图案,长期使用难免会摄入油墨。
中山市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士表示,印刷纸杯图案的油墨中含有大量的铅甚至是苯,铅是人体惟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它性质稳定、不可降解,能通过皮肤吸收,直接进入体内危害更大,它能阻碍血细胞形成,当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精神障碍、噩梦、失眠、头痛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者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铅还可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损伤。
有研究显示,儿童对铅的吸收量比成人高出几倍,铅毒对儿童智力有更大的影响。此外,印刷时使用大量含苯的稀释剂,带有毒性,刺激性气味较大,在使用时容易污染空气,长期吸入会危害大脑中枢神经。严重时还可能会对人体的白细胞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增加患白血病的几率。
Q S号码可上质监局网站辨真假
记者观察大超市在售纸杯商品得知,大多数一次性纸杯外包装均标注有生产厂家、地址、Q S认证、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材质、保质期、用途、产品等级等相关信息,比较详尽。而一些小士多销售的一次性纸杯,除了标注品牌、生产厂家、保质期、材质外,缺失了诸多信息。
中山市质监局相关人士介绍,Q S号码有一定的规律性,消费者可凭数字号码来识别真假。所有Q S号码均由12位数字组成,前4位为认证受理机关的编号,一般是指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的代码,中间4位数字为产品类别代号,后4位数字为该产品通过Q S认证的顺序号。消费者可上国家质监局网站查询,将Q S码输入,看是否和企业产品相对应,可以立即辨别真假。一般通过Q S认证的一次性纸杯,产品质量都能有保证。(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选购方法
◎看纸杯的外包装是否密封。纸杯一般应密封在塑料包装袋中,且包装袋不应有破损,包装不严密的纸杯易受人为污染,卫生得不到保证。
◎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注明了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有效期(一般在两年左右)等。
◎看纸杯内壁是否残留有荧光增白剂,这种荧光物质可使细胞产生变异,进入人体后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用手捏纸杯,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杯身挺度和强度,如果稍稍用力就变形损坏,则质量不过关。
◎是否加贴Q S标志,必要时可上国家质监局网站查询Q S认证的真假。
特别提醒
纸杯也有保质期,过期易霉变
大多数消费者对纸杯的保质期没有多少概念,一般来说,一次性纸杯保质期多为一年或两年,但究竟能存多久还是规定盲区,生产者多根据自己需要来标注日期。实际上,纸杯的保质期与纸杯本身质量、包装密封性和纸杯储存条件这三个因素都有关系,这三个因素中,有一个出现问题,纸杯都可能发霉变质。
纸杯套叠存放,油墨污染内壁
中山市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士提醒,购买一次性纸杯时,最好选择白色、无图案的纸杯。不少消费者认为,一次性纸杯的图案印在外面,对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其实不然,一次性的纸杯都是一个套一个,印有图案的纸杯很容易将颜色蹭到另一个杯子的内壁上,长期用这种杯子饮水,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纸杯装水最好不超过40℃
中山市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纸杯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用白卡纸制作的纸杯,主要用来装干东西,不能盛水和油。一类是涂蜡纸杯,只要所装水的温度超过40℃,蜡就会融化,一般正规工厂生产的纸杯会使用食品级的蜡来做纸杯的内壁涂膜,但现在很多不法厂商采用成本较低的工业石蜡来做纸杯内壁的涂膜。
还有一类是纸塑杯,外层是纸,里面则是一层淋膜纸,内侧的塑料膜如果是符合国家要求的食品级塑料,尚可保证安全,如果制作时所选用的材质不好或加工工艺不过关,则会产生有害物质,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尽量避免在微波炉中加热
纸杯买回家后,最好也要在密封的环境下保存,避免污染。由于荧光粉、油墨渗透性很强,会污染食物,因此一次性纸杯或方便面纸盒尽量不要在微波炉中加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