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时值 8 月,老百姓常说的“三伏天”要来了,也就是进入了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防中暑、防脱水大家都有常识。但易被忽略的是很多人误以为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夏季则不必过度担心。事实上,炎炎盛夏,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当气温超过 33 ℃ ,空气中湿度增加,含氧量下降,人体为了散热,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明显加快,体表血管不断扩张,血液集于体表之后,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于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加重,心脑细胞损伤和坏死增加。同时夏季很多时间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过快,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医生在此提醒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患者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争取防患于未然,并针对夏季特点给出如下建议:
【按时吃药是根本】
维持血压和血糖稳定,定期做复查。家中要常备介宁(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这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研究分析表明,阿司匹林对于急性心梗、心绞痛、既往心梗、急性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以及外周血管病和房颤等患者的血管事件,都有防治作用。所以每天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管住嘴巴很重要】
炎热的夏天绝对不提倡大鱼大肉胡吃海塞,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要妥善安排饮食。膳食的总原则是控制卡路里,低糖低盐低脂为主,努力杜绝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户外运动不能少】
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缺乏运动是都市人的通病。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这些年持续上升 , 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我们知道,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药,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盲目运动有时不但没效果反而使得其反。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身体首先要选对时间,过热的时候不宜户外运动。运动量也要注意,出汗太多容易脱水导致血液粘稠,心脑血管、心肌梗塞则更易发作。运动频度建议每周 3-5 次,每次持续 20-60 分钟即可。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时候可谓千钧一发、命悬一线。遇到情况务必争分夺秒,立即拨打 120 ,选择最近的医院抢救,不要只顾到有名气的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更不要乱了阵脚大喊大叫,随意移动、晃动患者,这些做法不仅无益于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