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市朝阳医院和友谊医院零薪酬聘请普通市民做理事,参与医院各项重大决策。这是继医药分开之后,本市公立医院正在试点的又一项医改重要举措——“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这意味着今后不再是院长一人说了算,而是由多方组成的理事会确定医院发展方向。
■外部理事参与促进医院公益发展
方来英介绍,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的特点是,理事会是医院重大决策主体,均由内部理事和外部理事构成。内部理事是由理事长、执行院长、职工代表、医生代表等组成,外部理事则由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代表组成。尤其是外部理事作为服务对象的代表,完全来自医院外部,而且零薪酬履职。方来英表示,我们这么做,主要是想尽可能保持外部理事的相对独立,防止因拿薪酬削弱独立性而形成医院内部封闭控制的局面。据了解,两家医院外部理事来自各个领域,有社区居民、有研究机构学者、有法律从业人员、也有新闻从业人员。方来英说,外部理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社情民意,不仅参与理事会决策,而且站在市民角度审视和监督医院管理运行,是促进医院协调发展的发布动力。
■外部理事暗访,缩短患者就医时间
呼家楼街道工委书记邢平芳被朝阳医院聘为外部理事。通过暗访他发现,医院抽血室空间狭窄,患者等候时间长。在参加7月29日朝阳医院首届理事会时,邢平芳就把这一情况摆到桌面上,理事长封国生当时就提出,在门诊二层大厅增设采血窗口。该项决策很快在理事会上讨论并通过,目前医院新的采血窗口的患者等候区正在施工当中。作为医院理事,邢平芳昨天感慨自己肩上的压力很大,“我代表的是呼家楼10万居民的利益,”他说,“我要做他们的代言人,及时向医院反映居民的诉求。”邢平芳搜集居民意见的方式是,利用居民事务委员会这个平台,听取居民意见。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介绍,理事由医管局负责选拔、聘用和任命,医院也参与人员推荐,因为医院更了解社区里谁参与公共事务能力比较强,谁更能够做好百姓的代言人。
■院长转任理事长,负责医院公益性
朝阳医院院长封国生昨天介绍:“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承载的是政府赋予的公益性使命,要平衡政府、医生、患者三方的利益关系,追求利益合理化。”7月29日,朝阳医院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原任朝阳医院院长封国生,原任朝阳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勇被聘为第一任执行院长。该院理事会由4名内部理事和3名外部理事组成。
而与传统院长负责制相比,执行院长的主要责任是研究考虑理事会决策的执行落实问题、主持医院运行管理工作等。受医管局委托,理事会对执行院长实行年度和任期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执行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
■监视组下月将入驻两家试点医院
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昨天介绍,目前市医管局正在成立监事会,编制为10人。成立后将分组被派驻到试点医院,工资由医管局发放。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充当医管局的“眼线”,参加医院理事会,对医院决策确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报告上报市医管局。市医管局还将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向医院委派总会计师,根据需要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医院年度财务报告,维护政府出资人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市公立医院推行
法人治理结构机制历程回顾
■2012年7月5日,朝阳医院作为试点医院之一首先组建理事会。
■7月16日,友谊医院理事会正式成立。
■7月29日,朝阳医院召开第一届理事会。
■7月30日,友谊医院召开第一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