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为了全面做好十八大期间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为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依托市完善的传染病监测防控体系,在十八大期间我中心将开展传染病防控行动。
为了做好十八大期间传染病防控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力构建了四大监测体系。第一,传染病症状监测。传染病症状监测是基于五大症状(包括发热、腹泻、皮疹、黄疸和结膜红肿)的关联性病例排查网络体系,十八大期间将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时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通过紧密结合疾控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构建起市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探查的应对响应体系,力争将各类传染病疫情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二,流感监测。在十八大期间,全市共有4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并在原有7家国家级网络实验室及新加入的7家市级网络实验室开展流感病原学监测。通过构建以上综合的流感预警监测体系平台,实时了解和掌握全市流感活动状况和演化规律,利用数学模型方法深入开展预警分析,全面准确研判流感流行态势,及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第三,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基于个体排查的传染病症状监测理念,根据人禽流感病例的典型临床特征,在十八大期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和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通过反复强化培训和督导,提高对病例的识别能力、严格规范报告程序和处置准则,力争实现人禽流感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市积极利用在京资源优势,建立了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融合的55家传染病网络实验室组织体系,通过市疾控中心前期的系统培训,目前已全面具备了一定的检测能力。
第四,肠道门诊及肠道传染病监测。全市324家肠道门诊对于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例开展肠道传染病排查,确保疫情早期发现、早期处置,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充分发挥尖兵前哨作用。同时,依托324家肠道门诊,建立肠道传染病监测预警综合体系,通过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实现对细菌性痢疾、肠道多病原以及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为实现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不可或缺的先决保障。
为了解掌握以上四大监测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升我市针对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应急防控能力,提高相关业务人员对疫情的应急处置水平,我中心将由相关专业人员成立督导小组于9月14日至9月26日对全市16个区县的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各辖区内的相关医院开展督导检查,重点针对全市流感样病例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传染病症状监测及肠道门诊运行情况进行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