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上月出现19例登革热

2012/9/19 来源:新快报a-A+

  医网快讯摘要:全省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22168例,死亡84人;在乙类传染病中,登革热的发病数增长尤为明显,共有19例。

  6-11月属高发期,专家建议倾倒盆罐积水才能有效预防

  前不久,广东省卫生厅发布传染病疫情报告,目前广东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仅8月份的发病数就超过上半年发病数总和。疾控专家提醒,倾倒盆罐积水才能有效预防。

  登革热发病数猛增

  据了解,全省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22168例,死亡84人;在乙类传染病中,登革热的发病数增长尤为明显,共有19例。而此前1—7月,全省共报告的登革热发病数仅为15例。据了解,广州的病例分布在越秀区与荔湾区。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介绍,今年截至目前,广州共发现20多例登革热病例,其中有20例属于本地感染。

  6-11月登革热高发

  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也表示,广东目前已进入了登革热发病的高峰期。

  来自东莞市疾控中心的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发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在广东登革热主要是6-11月份流行,尤其是8-9月。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较为严重。

  1978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发现了首例病例,同时在佛山市和广州市发生了中等程度的流行疫情。以后几乎每年都在广东、广西、海南三地发生程度不同的疫情,其中以1980年最为严重。

  相关链接

  登革热

  病毒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染给人,尚无直接人传染人的报道。实验证明,伊蚊只要与有病毒的液体接触,病毒就可以进入蚊子体内。病毒会在伊蚊的唾液腺和神经组织中复制,在32℃时,8—10天后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给人。感染登革热的患者除了畏寒、发烧、剧烈头痛、眼眶痛及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等症状外,还会有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面、颈、胸部潮红。很多人在发病5—7天后会出皮疹。

  多数病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出血症状。

  如何防治?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主要是对症治疗,病人要尽可能卧床休息。东莞市疾控中心提醒,平时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清除室内外各种容器中的积水。

 

推荐阅读:

广东100个新生儿18个检出遗传代谢缺陷

菲登革热疫情已导致549人死亡9.5万余人感染

广东捐精人倍增精子库大旺 最多时有50人

广东省人民医院原B超室主任受贿获刑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20919/82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