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用粪便养殖长大的鱼虾们

2012/11/16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鲶鱼=化粪池里长大

  2011年厦门日报报道,养鲶鱼的池塘成了村庄的“化粪池”——”许多人家的污水、粪便等都往这里排。”不仅如此,村民还表示“夏天鸡鸭死得多,就直接往池塘里丢。”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养鱼户都有用粪便“肥塘”的习惯,死禽喂养鲶鱼更是养鱼户中的“公开秘密”。农业专家称,这些做法存在许多卫生隐患。

  按照科学做法,用来“肥塘”的粪便应当经过无害化处理,但很少有农户能做到这一点。广东曾查出有大量人群感染肝吸虫病,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地很多人爱吃生鱼片,而一些养鱼户用新鲜粪便喂鱼,使肝吸虫虫卵进入水中并感染鱼体,进而感染生食鱼片者。死禽喂鱼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很多鸡鸭可能是病死的,身上带有病毒,这样喂出来的鱼,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威胁。

  血燕=燕子粪+胶水

  2011年8月,浙江全省工商机关集中开展了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清查结果显示,血燕产品普遍亚硝酸盐含量超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合格率为100%。

  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会总会长马兴松曾在多种场合揭露人工血燕的制造手法:在肮脏环境中,燕窝被燕子的粪便污染。而粪便含有氨,长期裸露在空气中会形成亚硝酸盐,使燕窝表面呈红褐色。此外,一些奸商为了把燕窝染红,特地将燕子粪便放在一个大槽中,再将燕窝搁在铁丝网上,在太阳下暴晒一周后,就形成红色的血燕。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添加亚硝酸盐,形成血燕,然后瞒天过海出售给消费者。据介绍,假燕窝的制造方法是用印尼特产的“SUPER77”胶水把真燕丝和大菜糕混合在一起,逐条铺在半圆形的模具内,风干一晚,就成了真假难分的燕盏。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21116/83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