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如何构建慢性病防治体系,提高慢性病规范化治疗等诸多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市卫生局疾控处副处长杜红表示,市正在编制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预计明年初发放到全市中小学校内。市卫生局还计划建立一个“E网通”,打造一个由权威医疗机构提供信息的健康教育平台。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慢性病的发病有异军突起之势,的情况怎么样?
杜红:陈竺部长用“井喷”来形容目前慢性病的发病情况,确实如此。2011年,本市户籍居民死因排前三位的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占到全部死亡的73%。如果想实现期望寿命再提高一岁的目标,必须从慢性病的防控上下工夫。
京华时报:目前,本市慢性病的防控体系是否健全?
杜红:目前,市运用三级预防的防控原则,对不同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和干预。一级预防是指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识;二级预防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上升,比如我们开展的脑卒中筛查和即将在某些社区进行的包括肺癌、大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五个癌种每年5万人的筛查,旨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即对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和追踪,减缓病症,控制病情。
京华时报:目前,这三级预防中,哪项工作最重要?
杜红:大众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目前慢性病尚未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得了病有什么后果多数人都不知道,怎么吃健康,每天运动多少健康等等。
京华时报:在三级预防体系中,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是否有能力起到健康守门人作用?
杜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们慢性病防控体系的网底,他们离居民最近、最易掌握和跟踪居民的病情变化,他们可以帮助居民将慢性病管控好。我们已经启动了对社区全科医生的专业化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高医生对慢性病的干预和用药。比如就戒烟培训而言,我们将开展社区医生的简短戒烟技术的培训,对不吸烟的患者,社区医生需要进行不少于1分钟的吸烟危害介绍;而对吸烟者,需不少于三分钟的劝诫服务。相比于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各个诊室而言,社区医生更能做到慢性病知识的普及。
推荐阅读:
医眼看健康第25期:手机潜伏细菌堪比厕所门把 元芳,手机与健康谁比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