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彻查献血证买卖事件 还公众献血信心

2013/1/6 来源:新快报a-A+

  医网快讯摘要:无偿献血不仅是一种无私爱心的表达,更是社会互助精神的展现。我们之所以愿意无偿献血,不只是因为可以帮助到急需用血的人,更关键的是,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其他人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回馈于我。就此而言,献血证成为一种买卖,不仅是对爱心的亵渎,更对社会互助精神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

  近日推出的“献血证买卖调查”引发全城关注。只需要提供身份资料,加奉3000元办证费用,就能获得一张“无偿献血证”:这是一张假证,因为你根本没有去献血;这又确是一张真证,出自广州某个献血点,资料符合,印章齐全。

  无偿献血不仅是一种无私爱心的表达,更是社会互助精神的展现。我们之所以愿意无偿献血,不只是因为可以帮助到急需用血的人,更关键的是,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其他人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回馈于我。就此而言,献血证成为一种买卖,不仅是对爱心的亵渎,更对社会互助精神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

  然而,献血证何以成为一门生意?献血证与用血报销、积分入户等实质福利绑定在一起,而3倍于用血成本的用血互助金则是一项让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价格,这就让不愿献血或不符合献血条件的“用血大户”滋生黑市买证的动机。如果说居高不下的用血成本让患者不得已出此下策,献血证买卖对于所谓的“血头”则是一项有暴利可图的生意,而这种“生意”能够“财源广进”,显非一个“血头”依靠所谓的欺诈骗局所能“胜任”。

  广州在无偿献血的安全与公正方面并非无所作为。根据规定:献血采用实名制,公民献血需采用有效证件证明登记,献血需经过抽血、化验、办证等一系列环节,互助献血者在捐献血小板时(血小板15天可捐献一次),半年内只能固定捐献一人……如此层层设防,竟然让所谓的“血头”有了可乘之机,甚至衍生出卖血—卖证—免费用血的利益链条,广州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的“十分震惊”之说也让公众“十分震惊”。最耐人寻味的是,面对记者对献血证价格过高的疑问,中间人(即“血头”)解释道:“这些钱不是我一个人赚的,我收钱,是要打点其他人。”需要“打点”的“其他人”究竟是什么人?还有谁从中分了一杯羹?所谓的“血头”是如何顺利高效拿到“献血证”的?

  面对新快报的报道,血液中心反应不可谓不高效:经向市内八大献血点工作人员发出询问电话,暂未发现有工作人员参与买卖献血证的证据。如果不是仓促下的急于撇清之举,这种自查自纠若要让人信服,血液中心显然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实质性动作。

  归根结底,献血证买卖事件的出现源于采血与供血的不平衡。在中国,季节性血荒乃至常规血荒已成为常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无偿献血制度,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出现季节性血荒乃至常规血荒。人的素质和爱心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能否真正鼓励献血的制度性问题才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包括购买献血证的人在内的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愿意献血,不仅是因为受“献血有害”等错误说法的误导——这又与对医疗机构操作的规范性、卫生性的质疑相关联,还因为区域之间缺乏用血互通,上海献血不能在广州使用,这无疑打消了献血的热情,更是因为采供血体制的不透明让人产生血液中心或医院从中中饱私囊的嫌疑。

  公众对“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常规印象,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血液本身是无偿的”就能加以解释;公众对于过渡长达八年之久的高价用血互助金的不满,也不是因为是“可返还”就能加以理解;血液中心每年获得上千万的财政拨款,这也不是“超过国家定价”的说辞就能让公众信服。问题在于,采血整个流程中的采集、检测、保管等每一项实际成本到底是多少?财政补助在什么地方?公众无偿献血到底用在了何处?没有切实的数据和资料,如何取信于公众?

  献血光荣,既是对无偿献血背后价值的认可,亦是对公众的道德激励。但是,无偿献血的光荣需要建立在供血用血机制透明的基础之上。如果说献血证买卖是对爱心的亵渎,缺乏透明的采供血体制更是对爱心和社会互助精神致命性的撕裂。当务之急,不仅在于抓住“血头”,查查有无“内鬼”,更在于肃清采供血体制可能存在的制度性问题,让采供血体制更加透明,还公众一个健康和公正的献血环境,重建公众对无偿献血的信任。

 

推荐阅读:

广州血液中心报警调查买卖献血证传闻

献血证卖证人身份浮出水面 警方介入调查

献血证问题的出现提醒市民要了解自己献的血流向哪里

广州:三千元不献血也可买到献血证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0106/860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