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央视记者对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水产品市场展开了调查,发现鱼翅价格相差非常大,贵的要卖到上千元一斤,便宜的却只要几百块钱一斤,甚至更低。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记者还发现,除了价格的差异之外,一些鱼翅的颜色也有很大的差别。经销商告诉记者,颜色有差别,是因为有些鱼翅经过了特殊处理,结果发现在这些经过浸泡的鱼翅中有双氧水残留。
浙江工商部门日前对平阳县的一家鱼翅加工窝点进行了突击检查。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既有还没来得及浸泡加工的原料鱼翅,也有已经浸泡好的所谓成品,经过对比,执法人员发现,仅从外观上来看,经过了双氧水的浸泡,无论在光泽上还是在颜色上,鱼翅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更漂亮,更白。执法人员对这一窝点的鱼翅进行了取样,并送到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发现在这些经过浸泡的鱼翅中有双氧水残留。而国家规定双氧水是不允许用来泡制的,过量食用这种鱼翅产品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北京、广东、福建等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记者发现都有被双氧水浸泡过的鱼翅售卖。
调查称有重金属超标百倍
浙江工商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鱼翅产品进行了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来自广东等地的部分鱼翅产品的重金属含量比较高。
据浙江公正检验中心主任许荣年介绍,检测主要集中于铅、砷、汞、镉等重金属。结果显示,被检测的鱼翅中,重金属总含量比普通食品高出一个数量级左右。部分鱼翅产品中的重金属汞和镉的含量都远远超出正常食品中的含量,有的产品镉含量超过正常食品含量的10倍,汞含量甚至超过100倍。
医生指出,镉和汞都是很难分解的重金属元素,因此这些重金属一旦摄入人体很难被分解代谢,会产生一定蓄积效应,长期摄入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82个样品95%是人工合成
浙江省工商局对可能存在问题和安全风险的鱼翅产品进行了暂扣。鱼翅产品取样后被送到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进行检测,医生采用理化检测和DNA检测两种方式对这些所谓的鱼翅产品进行鉴定,发现这些鱼翅都是模具制成的。
经过理化检测发现,浙江工商部门送检的82个所谓鱼翅产品样品中,有95%是人工合成的假鱼翅。业内医生介绍,所谓的合成鱼翅根本就是不是鱼翅,可能是鱼粉跟明胶合成的,绝大多数没有生物质,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鱼翅。而这样的所谓鱼翅以几百上千元一份的价格被端上餐桌,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