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残孤儿童火灾死亡背后的反思 慈善文化缺失

2013/1/18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医网快讯摘要:在2010年全国共29618件收养中,收养残疾儿童只占2692件。并且,这些残疾儿童很可能多被外国人收养。据民政部消息,我国已有10万余孤残儿童被外国人收养。可见,国人收养孤残儿童的数量少、比例低。收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孤儿或许还存在着满足某些自身的因素,收养孤残儿童则显得更加为人钦佩。

  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县一民办收养所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名弃婴死亡。灾难过后,痛定思痛,在口诛笔伐中国慈善制度滞后、儿童福利机构投入薄弱的同时,慈善文化的缺失却被忽略了。

  从1986年至今28年来,在兰考县人民医院门前摆摊的46岁的袁厉害,收养的弃婴已超过100个,其中大部分是孤残儿童。而她却饱受争议和质疑,卖孩子、骗低保之类的传闻从未间断。虽然,经调查后这些都是子虚乌有之事,然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到处充斥着虚假消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人宁愿相信事情的丑恶一面,宁愿自己被愚弄和欺骗,也不愿意追究事情的真相。无论是“郭美美事件”还是某慈善机构的小数点事件,虽然事情最终得到澄清,但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存在,已经造成了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普遍降低的事实。

  诚然,我国的慈善机构存在诸多问题,媒体和公众监督质疑是非常必要的,但监督和质疑是为了使他们朝着更良好的方向发展,绝非置之于死地而后快或从此对慈善心灰意冷。在此,媒体的导向和宣传至关重要。媒体不是慈善事件的局外人,它肩负着宣传和普及慈善文化的重任,不能一味地把迎合民众的口味和满足人们的宣泄心理进行有选择地报道。长此以往,慈善在中国将永远是一个敏感的词,而非一个高尚的事业。它会伤害力行慈善事业的人们,也会冷漠社会大众的心理,加速社会的两极分化,凸显更多的社会矛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文化非常丰富,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善恶报应思想、佛家的慈悲观念等思想都将行善作为各自的行为准则。但今天的我们却没有利用好这一资源,相比于西方社会以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为基础的慈善观,我国如何吸收利用自身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资源,如何通过慈善文化的传播使得人们懂得慈善的真正含义,加深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同感,对慈善工作理解和赞许,皆需关注和思考。

推荐阅读:

菲律宾计划生育法 昨日终于开始实施

北京城里食品联盟 580家超市卖放心肉

全国农副产品监测:猪肉同比下降5% 蔬菜大多上涨

物价飞涨零食吃不起 超市牛肉品无人问津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0118/88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