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一次意外,让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今年3月,陈娇惠带着发烧咳嗽的儿子梁永豪到私人诊所,治疗过程中永豪出现了严重的药物过敏休克昏迷。留在重症监护室4个月后,永豪终于转到了普通病房,但后续治疗所需的巨大费用,却让早已债台高筑的父母一筹莫展。
“每半个小时要滴一次这种眼药水,每4个小时要从鼻胃管输牛奶……不时要起来吃药打针,他一直都睡不好,断断续续的,我们也是这样。”
“医生告诉我,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战斗。做父母的会很辛苦。但我们一定会坚持。”
——小永豪的父母
药物过敏
治疗4个月仍病重
这一切痛苦,都源自一次简单的发烧咳嗽。今年3月20日,陈娇惠发现刚从幼儿园放学的永豪出现发烧咳嗽,随即带着儿子到当地一家私人诊所进行治疗。然而,就在诊所医生施予针药后,永豪出现严重呕吐、皮肤变红、全身抽搐等症状,并被雷州人民医院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和上呼吸道感染。
“当时我在诊所里整个人都慌了,不知道怎么办,还是其他病人让我赶紧打急救电话。”回忆起几个月前的那一幕,陈娇惠心有余悸。治疗初期的永豪,全身皮肤通红,身体瘦弱,“亲友过来探访时都说,他那时候就瘦弱得像只猴子一样。”陈娇惠痛心地说。
在雷州、湛江治疗一个多月后,永豪在今年5月中旬转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重症监护室。7月4日,永豪终于搬到普通病房,“但医生特意把我们安排在值班室旁边,一有什么情况,都可以马上抢救。”病情仍未乐观。
不眠不休
24小时床边守候
病床上的永豪,脸上的皮肤已经渐渐康复,但手脚上仍旧留下清晰的红色疹印。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来为永豪送药换药的医护人员已经来了3批。“每半个小时要滴一次这种眼药水,每4个小时要从鼻胃管输牛奶……”爸爸梁仁龙在满桌的药物前,尝试记住每一次治疗的次序。
“不时要起来吃药打针,他一直都睡不好,断断续续的,我们也是这样。”陈娇惠与梁仁龙的眼里都布满了血丝。由于永豪疼痛一直挣扎,每次治疗都需要合2-3人之力才能按住永豪的手脚。“我们宁愿这样,也不会将他的手脚绑在病床上。做父母的,辛苦一点没有所谓。”自从儿子转出重症监护室,夫妻两人24小时都在病床边守候。
债台高筑
后续治疗费难筹措
“转到了普通病房,每天还要2000多元。”拿着刚刚到手的治疗账单,陈娇惠叹气连连。
治疗至今,永豪的治疗费用已经高达20多万元,其中涉事的私人诊所医生支付了6.3万元,“之前治疗都是靠借钱,现在用完了,但他的病情还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在永豪病前,夫妻两人都在雷州打工,两人月收入合计不到3000元。而现在24小时在医院照顾儿子无暇工作,根本无力支付每天2000多元的治疗费。
“医生告诉我,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战斗。做父母的会很辛苦。但我们一定会坚持。”陈娇惠再一次紧紧抱住了挣扎的永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