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儿童意外死亡35%在家里

2013/8/8 来源:a-A+

  医网快讯摘要:统计数据显示,家居环境对儿童安全的威胁并不如一些家长所想那么少。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过去5年广州儿童死因监测显示,每年7月和8月是儿童伤害死亡发生高峰期,而“家里”竟然在儿童伤害死亡场所中高居榜首。

  数据显示,2008年~2010年,每20个广州户籍儿童伤害死亡事件中就有7例发生在家庭,占了35%,比公共场所、公路、宾馆等地点的发生率高出一两倍。其中,在家中意外死亡的孩子,32.1%死于窒息,是家中头号“杀手”;在家庭浴盆浴缸里的淹溺,是第二号死因。

  案例

  花生米险夺女童命

  家住越秀区玲玲今年3岁半。日前的一个中午,放暑假在家的她自己爬上餐桌抓了一把大人吃剩的花生米塞进口中,然后躺在沙发上打算吃花生。没想到,其中一颗花生米呛进了气管,不到一分钟,玲玲开始面色发紫,呼吸急促。家人轮番拍背、扣喉都无济于事。幸亏玲玲家距离人民中路的儿童医院只有几分钟距离,家人赶紧把孩子送去急诊。据接诊医生介绍,玲玲到医院时呼吸和心跳都已经减弱,医生紧急进行手术才取出花生米,转危为安。

  洗澡水淹死8月男婴

  家住白云区的涛仔还没过上1岁的生日,但再也看不见这个绚丽的世界了。上个月的一个傍晚,祖母和往常一样用浴盆给涛仔洗澡,由于天气热,祖母打算让涛仔在水里多泡几分钟,玩玩水。洗澡间隙,祖母到厨房去查看正在煲的汤,把刚学会坐的涛仔独自留在了洗澡盆里。几分钟之后,当祖母返回浴室,看到涛仔滑落盆底,洗澡水淹过了他的头顶,小小的身躯因为溺水窒息早已变得冰冷僵硬。尽管事发后家人采取了一切应急措施,但120医生赶到后,证实涛仔已经遇溺身亡。

  孩子在家中意外死亡比例高于其他场所一两倍

  2007年,广州开始使用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死亡报告系统,所有在广州市内发生的死亡事件都需要登记、上报到系统。在外地死亡的广州户籍人口也会在两个月内补登进系统。为了了解意外、安全意识、安全环境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的影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和肿瘤科从系统中调取了过去5年广州未成年人死亡事件,去除掉其中因疾病因素死亡事件后发现,意外死亡已经成为广州市未成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这部分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2年期间,广州一共有1364名未成年人被意外伤害夺去生命,意外死亡率在五年间稳步上升。其中,23.7%意外死亡发生在每年的七八月间,显示每年的暑假是意外死亡的高发期;而淹溺和交通事故,则是最普遍的意外死因,两者加起来所占比例接近六成。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把未成年人伤害死亡场所分为家中、宾馆、公共场所、运动区域、公路、服务区域等九大类,统计出来的结果显示,家中才是孩子伤害死亡场所最频繁的地点,35%的意外死亡发生在看似安全的家居环境中,比发生在宾馆、公共场所、运动区域等各场所的比例都要高出一两倍。

  窒息是儿童家里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家庭中究竟隐藏着哪些儿童安全陷阱?市疾控中心死因监测和肿瘤科科长林国桢给本报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详细列出家居环境中意外致儿童死亡的原因排名。

  窒息死亡是居家儿童“杀手”首位,广州过去5年间119例、32.1%的儿童意外死亡要归咎于其。林国桢表示,一些儿童常吃的零食如坚果、果冻,或者是小玩具上的零部件,假如儿童玩耍中放入鼻腔、口腔,都容易卡住呼吸道,造成儿童窒息。

  淹溺是家庭意外死因第二位,占17.3%。“我们说到遇溺时,很多人会想到孩子去游泳时遇溺,很少有家长留意到孩子在家里的浴缸或浴盆洗澡时出事。”

  跌倒、交通事故、中毒这三种死因,在儿童家庭意外死因中各占约一成的比例。林国桢解释,这一调查中所指的交通事故,是与机动车相关的死亡,“比如有的家长在家里车库停车、倒车,孩子在车旁边,但家长没有注意,把孩子撞倒。也有在家里修车时发生意外造成孩子死亡的例子。”而中毒致死的例子,则多是儿童误食毒鼠毒虫药、清洁剂或成人药品所致。

  触电、烧伤烫伤、自杀、他杀等死因,分别人数较少,但加起来也占儿童家庭意外死亡的14.3%,说明家居环境中可能对孩子构成死亡威胁的“陷阱”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

推荐阅读:

母乳喂养可以控制儿童营养不良

医生“处理”新生男婴 涉拐卖儿童被监...

儿童哮喘发病较二十年前明显增加

儿童蚊香成噱头 成分相同价格贵三四倍

政府应推动儿童大病医保全覆盖

家里4个病人3个娃 他一人撑起一个家

印度武装分子突袭儿童福利院轮奸四名女...

九成儿科医生曾接诊儿童药物中毒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0808/97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