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养老状况:百位老人中13人抑郁

2013/8/17 来源:中新网a-A+

  医网快讯摘要: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2.89%,痴呆患病率为5.9%。而深圳由于大量移民等因素,老年人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康宁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抽样调查的7134位成年人当中,有过自杀行为的人占0.74%,在自杀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去年7月21日至8月9日,短短20天时间,深圳发生9起老年人自杀事件。而这些自杀的老年人多数患有抑郁症。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吴东辉表示,医院接诊的老年精神疾病群体中,抑郁症患者约占30%以上,深圳每百位老人中至少13人抑郁。

  “候鸟”老人更容易出现精神疾病

  76岁的邓老伯最近得了抑郁症。由于年事已高,两年前他和老伴离开河源老家,来到子女工作的深圳养老。子女经济还算宽裕,就专门给他们老两口买了套房子,并请了保姆照顾他们。没想到老两口来深圳不到一年,邓老伯就开始出现长期失眠,情绪极度紧张,后来逐渐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

  在深圳,像邓老伯一样,由于来到新环境而出现精神疾病的“候鸟老人”非常多,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吴东辉告诉记者,“候鸟老人”出现精神疾病的几率远远大于本地老人。“老人精神科病房里,80%以上都是候鸟老人。外来人口本身比重较大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老人来到新环境中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越来越多的老人离开居住多年的家乡,随子女来深定居。近15年来,深圳老年人口以平均每五年10万左右的数量在增长。根据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底,深圳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86.5万,但户籍老人仅有16.5万,这也就意味着深圳约有70万的候鸟老人。

  “就像邓老伯,时常感觉自己活得没有价值。突然来到大城市。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搞不定,深圳消费还高,买房子也让子女花了不少钱,就感觉自己拖累了子女,时间长了就积郁成疾。”吴东辉说。

  居家养老的老人更健康

  65岁的赵婆婆在养老院住了不到1年,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更加明显了。去年开始,赵婆婆就很多事儿都记不清楚,儿子儿媳工作特别忙,怕赵婆婆一个人在家出事儿,就把她送到了养老院,没想到不到一年,赵婆婆不仅“糊涂”得更厉害,还得了抑郁症。

  吴东辉告诉记者,养老院里的老人,50%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精神问题,而居家养老的老人则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吴东辉表示,养老院养老看似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但其实会加剧老人各种行为的退化。“一般来说,帮子女照看孩子,经常做家务的老人比纯粹养老的老人更健康,因此,子女有时候也要适度偷偷懒,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需要,有价值。”

  老年人心理问题要以预防为主

  随着深圳银发潮来袭,老年人精神科的病人也逐年增多。去年10月10日市康宁医院把专科细化,专门设了老年精神科,共有55张病床。到今年5月,才不到7个月的时间,病床就进入持续的饱和状态,一床难求。

  “其实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如果及时干预,就能避免发展为精神疾病。”吴东辉认为,首先老年人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可以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积极热情面对生活。其次,子女或其他照料者应该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早发现控制病情。

  近日出台的《深圳市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指出,我市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而对老人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作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被明确提出。《意见》指出,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以上门入户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

  “其实很多老人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如果能让老人积极融入社会,有自己的圈子,有事情做,同时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发现、干预,就能有效避免演变为精神疾病。”吴东辉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推荐阅读:

父亲带儿子跳楼坠亡 家人称其患抑郁症

老人安眠药就酒自杀 药力不够向儿子求...

老人不堪妻子遭癌症折磨 助其沉江溺亡

九旬老人被锁家中每天拍打铁门度日

八旬老人直肠癌入院,五子女“集体失踪...

医生出诊时推销保健品 南方医大纪检部...

“单独二胎”调查:超五成网友愿生二胎

调查称超六成网友想生二胎 放弃多因“...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0817/97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