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发现十例登革热 均来自同一社区

2013/8/26 来源:南方都市报a-A+

  医网快讯摘要:今年8月9日,珠海首例本地登革热感染者被确诊,患者来自斗门统建社区,而截至8月22日24时,市疾控中心在该社区及周边区域连续排查时,又确诊了9例感染病患,这些病患全部集中在井岸镇统建社区及周边。

  疫情监控

  继8月9日珠海确诊首例本地登革热病患后,珠海再增9例本地病例。记者近日从市疾控中心获悉,上述10例患者均来自斗门井岸镇同一社区,未发现其他地区有病例出现。疾控中心称,目前疫情仍在可控范围,但暂不能排除二代病例出现的可能性。专家提醒,如出现发热伴皮疹体征,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蚊情:伊蚊密度24 .3超警戒线

  今年8月9日,珠海首例本地登革热感染者被确诊,患者来自斗门统建社区,而截至8月22日24时,市疾控中心在该社区及周边区域连续排查时,又确诊了9例感染病患,这些病患全部集中在井岸镇统建社区及周边。

  市疾控中心表示,经过登革热防控专家组专家对疫情的分析,认为所有病例均为本地感染病例,同为一代病例,暂未发现其他地区有病例出现。

  “最近一次(8月21日)统建社区疫点(100米范围内)伊蚊密度监测结果为24 .3,而警戒值为20,超过了警戒线。”疾控人员介绍,通过调查发现疫点阳性积水容器主要是室内的水生植物等。

  病情:10患者暂无生命危险

  记者获悉,目前上述十例病患经救治后暂无生命危险。不过,市疾控专家也表示,鉴于今年相邻市中山市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斗门与之接壤的部分地区(上横镇、六乡镇等)出现登革热疫情的风险增大,再加上最近监测发现,井岸镇目前所采取的翻盆倒罐等清除蚊虫孳生地的防控工作效果并不理想,登革热疫情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因此暂不能排除出现二代病例的可能。

  [部门行动]

  统建社区周边半径400米范围严防疫情

  市卫生局介绍,考虑到珠海防控形势已到关键时期,下一步的防控工作将以统建社区为中心,周边半径400米范围作为目前的防控范围,这一范围的所有医疗机构全部纳入病例监测点开展应急监测,并确定斗门遵医五院为斗门区定点收治医院。

  此外,登革热病例将采取就地隔离就地治疗的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蔓延。同时,还将做好上横镇、六乡镇等地区的蚊虫杀灭及监测,预防中山的登革热疫情蔓延过境,加强翻盆倒罐、消杀工作。

  斗门区防控紧急会议上要求,务必做到全民参与,清除室内外积水,防蚊灭蚊,而各职能部门守土有责。

  [记者走访]

  社区部分沟渠有积水 阴暗湿气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统建社区,社区位于斗门城区核心位置,社区内及周边有斗门区实验小学、井岸镇第二小学、斗门区机关幼儿园,紧邻遵医五院,斗门区妇幼保健院与遵医五院隔港霞东路相望。

  有居民说,统建社区的房子基本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记者看到统建社区里的建筑都比较老旧,都是没有物业管理的楼房,楼与楼之间的巷子狭窄,巷子旁有宽度约10厘米的小沟渠,里面有部分积水,而一些楼外的地面上还有积水,虽然很浅,但由于太阳不能直接照射,湿气太重,蚊子的幼虫同样可以存活。

  记者在统建社区的多个楼梯口都看到,墙上都贴有一张A 4纸,上写着《防治登革热指引》。“政府和社区这几天都在宣传,卫生也比以前要好很多了。”统建社区的赵女士说,平时是社区请人打扫卫生,之前卫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这段时间卫生状况明显好多了,路面和沟渠的积水也都有人清扫。

推荐阅读:

广州登革热首现家庭聚集性病例

广州三例登革热病例 均因蚊子叮咬

市疾控中心:八月重点预防登革热手足口...

广州出现九例输入性登革热

广东存在“登革热”发病的风险

粤上月报告五例登革热病例

佛山发现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珠海水产市场检出含毒鱼 均进货自中山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0826/97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