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在昨日的揭牌仪式上,一个全然不顾周围人眼光、偶尔因兴奋而大叫的小男孩引起了在场人的注意。每当这时,创办人、星宸中心校长刘亚琼总会大方地介绍,这是她患有自闭症的小儿子——小宸。
昨日,星宸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顺德大良环城路正式成立。对于创办人刘亚琼来说,星宸中心让患自闭症的小儿子有了固定的康复场所,也让当地的患儿多了一个选择。
在昨日的揭牌仪式上,一个全然不顾周围人眼光、偶尔因兴奋而大叫的小男孩引起了在场人的注意。每当这时,创办人、星宸中心校长刘亚琼总会大方地介绍,这是她患有自闭症的小儿子——小宸。
今年将满7岁的小宸在2岁1个月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当时在顺德工商局工作的刘亚琼不得不辞去工作,全职带儿子治疗。为尽早对小儿子进行矫正,刘亚琼带小宸先后去了广州5所康复机构训练。但由于师资、环境等原因,刘亚琼不得不选择离开。2008年,刘亚琼为儿子选择了惠州一家康复中心,一待就是4年。2012年,打算进入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的小宸却面临不被接纳的难题。几经周折,顺德一家幼儿园伸出援手,愿意接收小宸。
为了让儿子一边接受融合教育,一边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刘亚琼与经营企业的丈夫钱福明决定,在顺德成立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经过9个月的筹备,有着1200平方米训练场地、可容纳60名孩子的星宸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成立,前期近120.85万元的投入全部由刘亚琼夫妇承担。“自闭症孩子需要一个家,家长也需要一个心灵的休息地。”刘亚琼说,她希望通过创办学校,寻找有共同语言、可以相互倾诉的家长。
据2010年佛山残联的筛查,我市有过千名自闭症儿童。截至2012年上半年,顺德区可了解到的自闭症儿童为90多名。目前,包括星宸在内,全市共有8家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机构。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康复机构主要以一对一训练为主,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在患儿早期发挥着关键的矫正作用。但当患儿到达学龄年龄,必须进入正规的小学、初中接受融合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目的。自闭症患儿屡屡被义务教育系统拒之门外,是现如今患儿家长面临的最大问题。
该人士称,“再多的康复机构也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政府部门要明确政策,把自闭症患儿纳入义务教育系统,从小学到初中提供一条龙服务。”
对话
他们应有读书的权利
佛山日报:你不介意告诉身边人孩子的情况,心态转变花了多长时间?
刘亚琼:一开始我向所有的朋友隐瞒。去了惠州四年,身边所有人都不知道,我也不和同事、朋友联系。其实知道孩子是这个病后我就崩溃了,有几次想抱着孩子去死。因为有大儿子,我坚持了下来。但我现在释怀了,也不在意跟别人说孩子的情况,而且他现在也是那么可爱(笑)。
佛山日报:现在已有幼儿园接受小宸,为什么还要创办一个康复机构?
刘亚琼:首先他的训练已经看到效果,不能中断。如果以后他上小学有问题呢?没学校接收他呢?小学融合可能会成为问题。你有读书的权利,但他们也有不收的权利。
佛山日报:你以后会开小学班吗?
刘亚琼:如果他小学没得读,我就尝试开设6到8个小孩一个班的小学实验班。
佛山日报:在星宸成立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
刘亚琼:找场地的过程很曲折。不是租金太贵,就是房东不愿意租给我们,他们怕影响风水。后来通过中介找到这栋楼,它是顺德国资委的物业。知道我们的情况后,国资委很乐意将场地租给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