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70年了,亲人终于来寻我了!”昨日上午,广州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大门前,几位白发阿公阿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8月26日,本报《七十年生死两茫茫 亲爱的大女你在哪》一文报道了顺德大良两位70多岁姐弟(排行第三的细女与老四仔仔)渴望寻找70年前被送养到南沙区大岗镇(原属番禺区)的姐姐陈大女(小名)的感人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至今已经有80多位古稀老人加入寻亲行列,不少老人甚至迫不及待地上门认亲。昨日上午,两位情形比较吻合的老人与姐弟俩一行4人到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滴血”认亲。
70年前,8岁的姐姐陈大女“为求一口饱饭”被送人时,细女仅6岁,仔仔仅4岁,能回忆起的只有各自的小名与当年家乡依稀的景象——木房、小河、高大的木棉树,以及寺庙前的那对石狮。
如今,陈细女的女儿马小姐全权代理母亲与舅舅的寻亲活动。报道见报后的二十多天里,前来寻亲的老人多达80多人,现居广西桂平的卢阿婆、广东梅州的谢阿婆、广东河源的黄阿婆、广东阳春的潘阿婆、广东始兴的肖阿婆、广州从化的黄阿婆等都有可能是要寻找的人。昨日,河源的黄婆婆和韶关始兴县的肖阿婆在儿女的陪同下,到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做DNA亲子鉴定。
四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圆今生最后一个心愿。
寻亲记
78岁婆婆哭诉:
“爸妈终于寻我了”
陈细女的女儿马小姐告诉记者,本报报道出街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有数十人联系她,好些婆婆的急切心情让她非常感动。
“她一看到我妈妈和舅舅的照片后,就哭着说爸爸妈妈来寻她了!” 现住梅州的78岁谢阿婆从外孙女处获知陈家姐弟寻找大姐的消息后,认定自己就是“陈大女”,激动地说找到家人了,迫不及待地想到顺德来认亲。
马小姐看过谢阿婆的照片后,觉得谢阿婆与她妈妈和舅舅真的很相像,特别是眼睛、眉毛和鼻子。不过谢阿婆对小时候的记忆太有限了,讲不出早年离家时的详细情况,只记得有个叫“大×”的地方,先是被送到河的对面,后来再转送了两次才到梅州。
增城阿婆找上门
连说“找到家了”
还有心情更加迫切的。9月初,居住在广州增城的刘阿婆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直接来到顺德大良“认亲”。刘阿婆今年82岁,只知道自己是顺德人,一得知消息后就动身前往顺德认亲,虽然她的条件不是很吻合,但马小姐还是热情接待了阿婆一行。
“感觉终于找到家了!”当天,刘阿婆见到马小姐一家人后倍感亲切,马小姐和她的舅母还带着老人一行人去了趟步行街(以前叫笔街)。
还有一名在澳门经商的中年男子辗转找到马小姐,说从网上看到寻亲的消息,一定要把现居广东开平的妈妈带到顺德大良认亲。男子说,妈妈出生在顺德大良,曾被送养到一个地方,再被卖到开平,妈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到出生的地方看一看,找到家乡的亲人。
参与鉴定肖婆婆
此前曾多次寻亲
经过20多天的联系,马小姐掌握的寻亲人数达到80多人,好几位阿婆都与陈大女的资料有相似点。为争取在中秋节前帮妈妈和舅舅圆梦,马小姐与几名阿婆及亲属联系,决定昨日上午到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做DNA鉴定。来自河源的黄阿婆和韶关始兴的肖阿婆非常愿意,而有几位阿婆因为身体原因,打算过一阵再作决定。
黄阿婆的女儿住在深圳,儿子住在广州黄埔,为保证能按约定的时间到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做鉴定,阿婆的女儿昨天专程从深圳赶到河源,将妈妈接到黄埔。来自韶关始兴县的肖婆婆也提前一天来穗。
肖婆婆居住的始兴县,周围的人都是讲客家话,家里人也是讲客家话,唯独她能讲粤语,她从来没出过远门,儿女都不知她为何会讲粤语,连他们的父亲都不会。婆婆的小名叫大妹,也知道自己有一个小妹。肖婆婆的儿子告诉记者,肖婆婆的身世很悲苦,也是被“转手”两次后才在始兴定居下来,此前已经多次寻亲。
马小姐说,希望在中秋节前得到医学鉴定结果。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的孙宏钰教授告诉记者,这类鉴定通常要好几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不过为圆老人中秋团圆梦,她们决定节前加急鉴定出结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