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内起冲突 医生无奈报警

2013/11/18 来源:南方都市报a-A+

  医网快讯摘要:原本安静的ICU嘈杂起来。最后,殷振超报了警,同时,也将情况上报到上级领导。4个小时后,家属们如愿拿着病历复印件离开。吵闹的ICU,再度只闻监测机器“滴滴”声。

  调查·病症

  家属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不能妨碍医生的工作。

  ——— 医生殷振超

  作为医护人员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毕竟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送病人一程,她会感谢你。

  ——— 护士长冯月霞

  这里离死神最近,也不时创造奇迹。ICU,英文IntensiveC areU nit的缩写,国内名为“重症监护室”。这里拥有一间医院里最先进的设备、最优秀的医护人员。

  11月12日7点40分,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副主任医师殷振超像往常值班一样,提早15分钟换上了ICU的工作服,为未来24小时做准备。

  8点交班过后,ICU主任易铁敏带着全体医护人员开始查房。6床病人中有4人处于迷晕状态,每人身上都插了无数的管子,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器、呼吸机、导尿管……

  按规定,每天家属有30分钟的探视时间,每次允许一名家属进入。下午4点30分许,门一开,5名病人家属小跑到各自的亲人床前。规定要穿好的ICU制服、鞋套、头套,有的制服不系带,有的不穿鞋套,有的忘戴头套。一名护士追在家属身后,逐一帮忙整理。

  探视时间结束,家属们自觉在办公室门外排起了队,“医生,她现在是有意识的,还是没有?”“医生,他什么时候可以转到普通病房?”……

  “他们不能陪护在旁,不清楚病情,如果没跟他们讲清楚,万一病人情况突变,他们就很难接受。”易铁敏称。

  沟通过了,但家属不理解的情况,还是偶有发生。医生殷振超在前一次的值班中就遇上了。

  这天时钟指针还差两格就指向22点,IC U的门铃突然响起。一名病人的家属闯了进来,要求马上封存病历。短短几天时间内,亲人从清醒入院到昏迷,家人对此不能接受。

  封存病历的要求不在殷振超的工作职责内,他劝说,无效。原本安静的ICU嘈杂起来。最后,殷振超报了警,同时,也将情况上报到上级领导。4个小时后,家属们如愿拿着病历复印件离开。吵闹的ICU,再度只闻监测机器“滴滴”声。

  此后,家属找易铁敏询问病人情况,正在写医嘱的殷振超没有抬起过头。家属走后,他说,家属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不能妨碍医生的工作。

  IC U里的医生护士常常面对的,还有病人的离去。粗略估算,该院ICU平均每个月有五六名病人会在这里病逝。

  竖放在IC U门口的探视制度写明:病人出现病情突变或临终状态,经医生批准可一次进入2名探视者进行探视,一般不要超十分钟。根据规定,病人还在抢救中,是不允许进入的。如果抢救无效,会在主管护士的陪同下,由家属送病人最后一程。

  “因为在医院这种特殊环境下,有的家属会很镇定,有的家属会害怕,还有的会伤心过度。”护士长冯月霞说,根据家属的情况,护士或做无声陪护,或是轻声安慰,或伸手扶持。“护士在旁还为了预防家属晕过去,可以马上急救。”

  家属告别完毕,护士们还要帮病人“留”下最后的尊严,为逝者擦拭干净身体,整理仪容。最后,一块蓝色的无纺布裹好尸身,待太平间同事前来拉走。

  “一开始面对这些场面的时候,也接受不了。”冯月霞记住了师傅的话:作为医护人员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毕竟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送病人一程,她会感谢你。

推荐阅读:

央行女干部殴打医生 致其耳道受伤

评论:医生习武不必过度解读

医而忧则武:上海医生集体“学武”防身

女子被捅刀不治身亡“老公”将医生打成...

资深医生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 患突发性...

合法医疗美容机构网上可查 执业外籍医...

2011年上海新华医院医生被刺事件

医生死于不健康的医患关系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1118/98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