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早期症状少 过30岁就得注意三高

2013/11/18 来源:南方都市报a-A+

  医网快讯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可防可治,血管严重狭窄之前可无症状,早期积极干预和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刘世明教授

  作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内科学家心血管方向带头人,刘世明身兼数职、非常忙碌,但在面对病人时却总是特别耐心、细心。

  35岁的王先生突发胸痛入院,检查发现是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王先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啊?怎么这么年轻就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心肌梗死呢?”刘世明教授仔细询问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发现这位王先生30岁时已经查出高血压、糖尿病,但平时症状不明显,他便没有在意,更不会按时服药。而王先生应酬很多,经常大吃大喝,作息不规律,精神长期过度紧张,这才导致了动脉硬化。

  经过刘世明耐心、专业的解释和科普,王先生茅塞顿开,主动配合医生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改善生活方式。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也不明显,病情一直稳定。

  20多年来,与死神抢人的工作让刘世明变得比一般人更冷静内敛、不苟言笑,在其他医生眼里他是近乎冷漠的“铁汉”。但刘世明说,他自己经常被病人感动,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梁老太太,年轻时“文革”爆发,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后来只能靠药物艰难维系生命。但她丝毫没有抱怨,在人生的暮年,甚至提出遗体捐赠的想法,这让铁汉差点当场落泪。

  [提醒]

  动脉粥样硬化可防可治,血管严重狭窄之前可无症状,早期积极干预和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 刘世明

  [答问]

  Q:动脉硬化早期症状如何?

  A: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仅表现为动脉弹性下降、僵硬度增加,可无任何症状。但心部动脉硬化可能导致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脑部动脉硬化可能造成中风等脑部疾病,肾动脉硬化可能引发肾功能不全,后果十分严重。所以40岁之后必须定期体检,而对于肥胖、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来说,有必要在30岁时就做检查。

  Q:血管斑块并不是越大才越容易爆,而引起血管堵塞?

  A:是的。动脉粥样斑块由脂质核心和纤维帽构成。纤维帽薄、脂质核心大的斑块容易破裂,斑块破裂后即可引发血栓形成。因此,动脉粥样斑块是否容易破裂,常与斑块的性质有关,并不取决于斑块的大小。很多情况下,可能是较小的、不稳定的斑块引起血管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Q:高血压高血糖容易引发动脉硬化?

  A:是的,“三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一些年轻人因为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但他们有些并没有高血压的症状,甚至在就诊前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建议三十岁以上的人群一定要检查“三高”,查出高血压则需咨询医生,按时服药。

  Q:健康人群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预防动脉硬化?

  A:健康人群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果、合理锻炼、作息规律、少熬夜、少抽烟、平和的心态等都有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也需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危险因素。

  [ T A擅长啥]

  刘世明

  对疑难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治,特别是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颇有心得。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方向、广州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任广东省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推荐阅读:

冬季男人养生要注意养肾藏精

心脏搭桥手术趋于年轻化 注意饮食是...

专家:肝硬化绝不是生命的终点站

注意:胃溃疡患者别吸烟

感染艾滋病的几种早期症状

提防7种症状 男性生殖肿瘤可预防

注意中药保质期 不是放得越久越好

网购惠氏奶粉宝宝喝后出现不适症状 竟...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1118/98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