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 慢阻肺患者猛增

2013/11/19 来源:信息时报a-A+

  医网快讯摘要: 秋冬交替气候干燥,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记者昨日从市区多家医院获悉,近日广州空气质量指数持续保持在二级以下,前来问诊呼吸系统疾病的市民数量增多。以其中一家医院为例,问诊市民较平时多了三成左右,其中慢阻肺患者占多数。专家提醒,40岁以上吸烟者为慢阻肺患病高危人群,而且慢阻肺的早期症状常会被忽视。

  门诊呼吸疾患增三成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负责人介绍,每年季节交换时段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因冷空气和干燥会引起呼吸道防御能力的下降,增加受感染的机会;而这段时间天气开始干燥,早晚温差较大,鼻炎、哮喘、气管炎病人又开始增加,“我们门诊在这方面的病人增加了三成左右,其中比较严重的都是慢阻肺患者。”

  据统计,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我国慢阻肺总患者数高达4300万人,主要是40岁以上吸烟男性,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

  40岁以上吸烟者为高危人群

  “吸烟是引起慢阻肺最重要的因素,烟草烟雾含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肺功能受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建国介绍,汽车尾气、工业粉尘、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燃烧生物燃料等污染室内外的环境,它们导致的大气污染、雾霾天气,是引发慢阻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肺有较大的代偿功能,早期的慢阻肺往往比较隐匿,咳、痰、喘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李建国介绍,特别是长期吸烟患者常常误认为吸烟引起咳嗽、咳痰是正常现象。

  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如40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应重视咳嗽、咳痰等症状并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慢阻肺并及时予以干预。

  慢阻肺

  据专家介绍,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症状主要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轻者丧失劳动能力,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常年离不开氧气,甚至离不开医院。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以及忧郁焦虑、骨质疏松等全身合并症。

  预防小贴士

  补充蛋白质,选休闲运动

  在季节交替期,如何才能预防慢阻肺发生?

  据李建国介绍,慢阻肺的预防包括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戒烟则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最有效、最简单易行的措施,戒烟后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会减轻,肺功能逐年减退的速度也会减慢。”专家表示,即便戒不了烟,在这段时间也要相对少抽点。

  李建国建议,可以采取耐寒锻炼,如从夏日开始用冷水洗脸,最好一直坚持到冬天。而营养不良不仅会损害肺功能,还可削弱机体免疫机制,故平时应注意膳食营养调理,摄入足够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此外,市民在这段时间可选择休闲一点的运动,如通过步行、踏车、太极拳等能增加肌肉活动度和增强呼吸功能的运动。

推荐阅读:

“阳光护航计划”为慢阻肺患者保驾护航

贵阳确诊一例重症H1N1患者 转重症...

非吸烟女性超六成肺癌患者 长期接触厨...

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达3.47亿

我国成年人每10人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健身治疗八步操

上海医务人员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

天气变冷后 尿频尿急门诊患者突增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1119/98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