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族史是患癌头号风险因素

2015/3/27 来源:人民网健康a-A+

 

“用摘除卵巢与输卵管的方式来预防卵巢癌,这种情况在国内还比较罕见。”尹玲表示,“主要是后果太严重了,卵巢分泌雌激素,维持女性性征和身体代谢,摘除以后,不仅抗衰老能力降低,全身需要雌激素支持的器官和组织也会萎缩,表现出躯体和精神反应,如潮热、出汗、胸闷、心慌、气短、睡眠障碍、阴道干涩,性交困难、性欲低下等。”她说。

没有患癌,为何摘除?“因为一旦发现就比较晚了。”尹玲说,“卵巢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难被及时发现,患者往往在出现腹胀、腹大或腹水等症状的时候才会就医,因此有至少50%的人在被诊断出患有卵巢癌时已经到了晚期。也就是说,朱莉选择用摘除卵巢的方式来规避‘一旦发现即是晚期’的风险。”

那么,朱莉是根据什么怀疑自己是高危人群?尹玲表示,家族病史是罹患卵巢癌的头号风险因素。这一点朱莉在其公布的日记中提到:“由于家族遗传,家中的三位女性都因此去世。医生建议我,在家人发病的年龄的至少十年前进行手术。母亲确诊卵巢癌时49岁,我今年39岁。”

尹玲进一步分析:“一个人的直系亲属中若有多名年龄低于50岁就发生乳腺癌或卵巢癌的患者,说明这个人是携带癌症易感基因的高危人群。这里说的癌症易感基因是指BRCA1和BRCA2,抽取一定血液,便可检测出患癌风险,不仅针对卵巢癌,还有乳腺癌。”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50327/106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