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西富说,心脏骤停的病人,从现场发生伤害到被送入医院、院前抢救的环节被形象地称为“生命链”,包括拨打急救电话,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等,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的患者能否被成功挽救。
“即使现场没有设备,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除颤,徒手心脏按压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西富说。
急救医学常识,亟待广而告之
唐子人大夫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医生,抢救成功了一条生命,肯定是有成就感的。”
他介绍,拨打电话后,急救人员大约10分钟就赶到现场,并及时用AED为患者除颤,这些都是美国大妈能被成功抢救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在美国的经历让他看到,国内公众对于徒手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对心脏骤停性猝死有重要作用的急救技能,如能推广,被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无疑会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
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大约在54万左右。可见,紧急施救对挽救生命的意义十分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郭继鸿教授表示,由于我国公众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掐人中、掐虎口的都有,但能及时正确进行心脏按压的人,太少见了,这样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对心脏骤停的人如何施救?专家介绍,第一,拍打喊叫倒地者,如果没有反应,叫人拨打急救电话;第二,俯身观察倒地者有没有胸廓起伏呼吸运动,有没有颈动脉搏动,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第三,持续胸部正中按压,等待除颤器和救护车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