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底到2013年5月17日,老吴进行7次化疗,累计花费了近20万元,其中报销7万元,自己花费了13万元。随着治疗转向“靶向药”(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单片售价近800元凯特罗,一个月费用就是2万元。除此之外,各种放疗、化疗、镇痛药物和调理的中药,这些都需要钱。“癌症就是一个吃钱的怪物,没完没了,至死方休。”
2013年6月,儿子吴同一篇《我的梦想》的作文,让吴树梁成为深圳的抗癌名人。这篇“希望用全世界最好的东西换爸爸活着”的作文,在深圳引起了社会关注。他就读的龙岗中心小学师生捐款了53239.2元,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募捐30413元,龙岗区慈善会拿出5万元“本区户籍困难居民的重大疾病医疗资助”。
通过不停的努力,吴树梁一共获得了社会各界捐助近20万元。这让老吴在病魔面前多了些叫板的“资本”。
病痛令人生不如死
只要活下去,什么都不管
■“生不如死”是老吴患癌后常有的想法,由于大面积骨转移,老吴每天都在剧痛里挣扎。
从2012年10月到现在,老吴已经和晚期肺癌搏斗了30个月。这个时间长度,比医生最初给他的死亡“判决”已经超出了近10倍。
深圳宁养院的医生王劲也感到惊诧。从2013年8月开始在宁养院领取镇痛药品,老吴已经领取了将近20个月,“一般病人也就只有3~6个月。因为我们主要是针对癌症晚期病人的痛苦。”王劲坦言,老吴能扛住这么久确实不易。
“生不如死”是老吴患癌后常有的想法,由于大面积的骨转移,老吴每天都在剧痛里挣扎。为了止痛,他服用镇痛药物的剂量越来越大,“因为服用吗啡,经常十几天无法大便,腹胀如球,什么办法都用遍了都不行,也开始对吃饭有恐惧感。”
为了能活到妻子入户,老吴告诉记者,在“靶向药”出现耐药性后,他甚至开始吃一种没有经过任何认证的印度抗癌药物原料粉,“管不了那么多,我必须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