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卫计委、广东省编办等部门印发《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暂行办法》首创比价交易规则,昂贵的过期专利药价格有望下降5%到10%,甚至更多。《办法》将从9月2日起执行。
粤卫信“明星”专利药专利保护期已过,按国际惯例价格应该断崖式下跌,但在国内,颇多过期专利药物价格依然“高烧不退”。近日,广东省卫计委、广东省编办等部门印发《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创比价交易规则,昂贵的过期专利药价格有望下降5%到10%,甚至更多。《办法》将从9月2日起执行,但真正完全落地或要等到明年年初。
过期专利药价格高于仿制药10倍以上
专利药到期后,各家制药厂即可生产仿制药。但因为其质量高,依旧处于垄断地位,难以替代,价格也居高不下,远远没有遭遇到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专利悬崖”所迫使其大幅降价的情况。
按省药品交易中心测算,目前,在医疗机构较广泛使用的过期专利药品有几百个。这些药价格普遍高于国产仿制药,价差在2倍左右较为常见,个别用量大的抗生素品种价差甚至在10倍以上。以某种常用的头孢类抗生素为例,国外生产的原研药价格高达60多元,而国产仿制药有的仅四五元。而目前在市场上,专利药还是主流,很多医生也喜欢使用。
而过期专利药价虚高这一状况之后有望改变。昨日,在政策解读会上,广东省医药采购中心科长杨远锋介绍,《办法》引入比价交易新规则,所谓比价,不是比拼价格绝对值的高低,比的是降价幅度。预计这一政策可使部分过期专利药降价幅度达5%-10%,甚至更多。
医院可联合“抱团”议价 或压低药企价格
急救药鱼精蛋白、西地兰曾因药荒而被大家熟知,近年来,广州各大医院急救药、普药屡次被曝紧缺,医院想买买不着。业内人士分析,部分低价药供不应求,原因多在于药品用量不大、利润低,生产企业不愿生产或生产量少。
据省卫计委药政处处长吴景赠称,《办法》实施后,普药缺乏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办法》规定,这部分药品在入市价下议价交易,同时医院可以自主联合进行统一议价,也可寻找第三方代为议价。
吴景赠说,医院“抱团”议价,比“单打独斗”能拿到更低的价格,同时集体“下单”,销量上去了,企业也有利可图,可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大部分基层药价或比三甲医院低
吴景赠还介绍,《办法》对于基层药价或存在两种影响。对于议价药品,即急救、抢救药品、谈判药品、低价药品等受政策保护的药品来说,因社区配送路途远、单次采购量小等原因,其药品实际成交价很可能高于三甲医院,因此患者购买价格可能会比三甲医院贵。但对于其他绝大多数药品来说,因为社区和三甲医院成交价一致,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已全面实施“药品零加成”销售,患者从社区购买原则上比三甲医院会更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