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口病及水痘成防控重点

2011/1/21 来源:中广网a-A+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1时02分消息:去年(2010年)11月1日至今年(2011年)1月15日,北京市手足口病报告2519例,较同期多44.44%;水痘报告6302例,较同期多98.43%,手足口病和水痘主要侵害儿童,多以城乡结合部、散居幼儿为主,开春以后这两种疫情将继续作为防控重点。

    新闻延伸

    关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常见于春夏季节,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手足口病患儿唾液、粪便、疱疹液中均含有大量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所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染,这就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直接接触到手足口病患者却被感染的原因。

    手足口病表现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部分患儿发病前无明显不适,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持续2-3天。手足口病的典型皮疹是手心、足心、口腔粘膜出现米粒大小的小水疱、小疙瘩,一般为淡红色、红色,小水疱里疱液很少,疱壁周围有一红晕,皮疹发生于手足部位时,以手掌、足底出现更有诊断意义。口腔粘膜出现的疱疹疼痛明显,造成婴幼儿进食困难,流涎不止。很多患儿同时在双侧膝盖、臀部出现淡红色、红色的小疙瘩。手足口病发病后,各部位的水疱很快出现结痂,大部分患儿皮疹经过一周左右自然消退,不留瘢痕。

    部分患儿得了手足口病之后,没有发热等明显不适,甚至饮食、起居、活动不受任何影响;也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严重不适,但因口腔内水疱疼痛的原因,进食受影响。还有一部分患儿除了出现手足口红色小疙瘩、小水疱外,会有全身症状,如伴有低热,出现轻度的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懒于活动。极少数病人可以现很严重的症状,我们称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抽风、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甚至出现脑干脑炎、心肺衰竭而危及生命。总体来说,手足口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出现重症表现的患儿是少数。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beijing/20110121/34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