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医改力挫“以药补医” 百姓短期受惠不明显

2014/4/3 来源:中国新闻网a-A+

对此,杨敬强调,通过调整零差率销售药品来改变医院收入结构、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仅仅是此次医改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出去以后,并不意味着公立医院改革就成功了,就结束了,而是接下去我们还将会有一系列改革的举措要出台、要实施。”

按照此次医改方案,浙江将奏响“三步曲”,一是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二是实施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三是试点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构建合理有序分级诊疗制度。并且演好“协奏曲”,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此前,浙江省卫计委对推行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进行了一次运行情况总体评估,试点地区门急诊及住院均次药品费用下降明显,最高幅度达到28%,其中,门急诊平均降幅6.3%、住院10.21%。

医院:医院不以卖药为生而是提供医疗服务

浙江医院副院长黄勍栋告诉记者,如果医院一年收入5亿,其中50%为药品收入,即2.5亿。“去年我们的利润应该是11%,2.5个亿的11%,那就是2700万;如果是10亿,药5个亿,一年11%,也就是5500万没了。”

少了药品收入,医院的收入结构中减少了一块,不少医院表示,前行有难度。

根据总体测算,此次医改要求取消15%的药品加价,通过医药服务价格的合理化弥补90%。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黄抒伟认为,总体测算的数据对于各家医院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境遇,原来药品使用比较多的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后,弥补可能不足90%。

黄勍栋则分析,“如果说以内科为主的(医院),可能会出现亏损,因为之前用药用的多;如果是以外科为主的(医院),它会赚,会比调整前收入更加高。所以说,有个静态的收回和动态的补偿。”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院方一致认为,从长远来看,取消“以药补医”对于医疗行业本身具有促进作用。

黄抒伟告诉记者,医疗机构本身就需要提高服务能力,不单纯仅靠卖药来提升收益,医改成为杠杆,引导和促进医疗机构内部转型。“原来的盈利模式发生变化,根据现有政策,需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提供更优质服务以获取相应回报。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提高服务费用更能体现其合理的价值。”

“医院不是单纯的药房,医院更大的功能是提供医疗服务,这个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的。”黄抒伟如是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黄建直言,这次改革帮助医院理顺盈利模式,对依托技术创新、服务品质求发展的医院,其实并不希望通过药品的收入来增加医院收益,他认为这不是长远之计。“医院是提供技术服务的场所,应该把医生的报酬和工作的复杂性、工作量、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挂钩,应该让患者得益于优质的医疗技术水品、高品质的服务质量,这样的方向是有利于医院的发展,有利于医学技术的发展。”

在黄勍栋看来,分级诊疗才是医改的重头戏。他认为,要充分利用基层医院的力量解决一些小毛小病,进行分级诊疗,一般的病不要出县城,如果有大的病,再到省城来看。

并且,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也至关重要,黄勍栋表示,病人从生病到痊愈并非需要一直待在省级医院。当病情稳定时完全可以转回当地社区医院、家庭病房等能满足康复需求的地方。若这些举措成功实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资源浪费等现象。

“所以零差价现在说说是个核心,但这是第一步,只是个突破口。”黄勍栋分析道。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sz/20140403/99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