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红黑榜”给医患关系再敲警钟

2010/11/24 来源:京华时报a-A+

    像点评餐馆菜肴一样点评医生,网友一吐为快感觉颇爽,被评医生备受侮辱叫苦不迭。近日,各种版本的医生“红黑榜”在济南、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四处开花,引发热议。适逢其时,网帖又爆出杭州六家大型医院医护人员收受企业回扣事件。一时间,本就分外敏感的医患关系降至了冰点。

  从患者在以实际就医经历对“红黑榜”医生的点评中不难发现,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态度冷漠、语言粗暴、过度检查、大处方、投诉渠道不畅。虽然目前“红榜”医生数量明显多于“黑榜”,但出现“红黑榜”现象本身,就折射了公众对医疗服务不满意、不信任。

  “我们卖的究竟是医术还是笑脸?”众多医生对“红黑榜”非常抵触,认为这种评判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职业尊严感。遭到患者的不信任、质疑、谩骂,医生只能筑起防范的心理防线,让医患关系更加对立。

  诚然,中国的医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工作中忽视与患者沟通,缺少人文关怀精神,不愿意换位思考,也有个别医生确实存在“以权谋利”的问题。但这些绝非医患关系不断恶化的根源所在——一边是社会医疗需求不断增长甚至出现井喷,各大医院里人满为患,医护普遍超时超负荷工作;另一边医生薪酬偏低,劳动技术价值被低估,社会地位与名誉每况愈下。医患矛盾的症结是目前医疗卫生制度的不健全,医生只不过是扮演了“体制”的替罪羊角色。

  这些“症结”未解决,医患关系就很难和谐得起来。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kdjt/20101124/33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