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鸿春认为,建设健康城市,就是要从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到管理全面贯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原则,把城市建设成为健康人群、健康产业、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整体。
“建设健康城市,就是要从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到管理全面贯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原则,把城市建设成为健康人群、健康产业、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鸿春在6月7日开幕的“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对“建设健康城市”这一概念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王鸿春说,对“建设健康城市”研究可以概括为两点认识、四点建议:
第一点认识:中国健康城市的发展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健康城市是什么,建设健康城市,就是要从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到管理全面贯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原则,把城市建设成为健康人群、健康产业、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整体。“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健康城市与科学发展的主题可谓是高度契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要求从传统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而建设健康城市,就是要彻底摒弃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切断“城市病”根源,开创以资源集约循环利用、以创造宜业、宜居、健康环境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可见,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还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认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全方位转型,对于健康城市建设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机遇。
另外,从经济社会条件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具备了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条件。从的情况看,以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标志,的城市发展总体上迈入新的阶段。2009年,市委确定了“瞄准建设世界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的发展建设”的总体要求。2009年,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00亿元。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条件都已具备。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从“健康奥运促进行动”到“健康人行动规划”,再到2011年出台的“健康‘十二五’规划”,健康城市建设可谓是步步深入。
第二点认识是:从城市的发展规律上看,健康城市代表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这一城市生存与发展战略。全球已有数千个城市参与到健康城市的行列中来。我国的健康城市建设也已经历了十八年的发展和探索。目前,建设健康城镇工作已经列入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从国内外健康城市的发展轨迹看,健康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根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城市病蔓延和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根本出路,这些观念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认同,进而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理念的一种共识。我们深信,建设健康城市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点建议:
第一、应将健康城市建设纳入到各个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将建设健康城市作为基础理念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全市发展规划、健康城市专项规划以及各部门的发展规划。
第二、各级政府应建立强有力的健康城市建设领导机构,推动各政府部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建设健康城市,不仅仅涉及到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疾病控制、卫生保健、卫生服务等卫生部门,也涉及到分配、就业、保障、教育、文化、交通、治安、产业、环保以及公共服务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管理部门。
建设健康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在全局层面上统筹协调、开展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应成立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全国爱卫办工作接轨,获取专业指导,并具体负责建设健康城市中的有关组织、协调、策划、推进等相关工作。
第三、应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时掌握着由公共财政带来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建设健康城市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健康城市落实到实现人的健康上,没有全社会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主体。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企业支持、社会组织推动的原则,重视建立由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以及市民等多种主体共同组成的健康城市参与体系,通过多元沟通、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共同促进健康城市建设。
第四、应注重加大健康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目前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公众的知晓率较低,理解程度也不够。为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加深对健康城市理念、知识和行动计划的掌握,应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公众关于健康城市建设的宣传,以动员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和促进健康城市建设。
在宣传内容上,除了对健康城市基本概念、内涵及建设健康城市重要性、建设目标、建设进展的宣传之外,还应特别注重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来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刊物、社区讲堂、单位讲座等多元化的形式开展健康城市的宣传。
王鸿春说,实践证明,建设健康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战略,是城市建设的新路径,也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大家应当携起手来,为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