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闹事件中职业医闹占一半

2014/9/25 来源:羊城晚报a-A+

  3 医护人员深受医闹之苦

某医院办公室副主任透露,他曾在医院门口无意捡到了医闹团队的“工作手册”,上面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着他们的多种策略:跑到诊室里脱袜子扒鞋、大哭大闹,在医院门口拉横幅、摆花圈、拿灭火器乱喷……“那么细致的‘工作手册’,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应对。”该主任苦笑道,“问题在于,他不动手,你就不能动手;他动手了,你也得先取证。我们很不利。”

在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受到“医闹”的威胁更甚。“乡村医生在执业诊疗中风险大,困难重重,难以生存!”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医调委”)曾收到一封乡村医生的来信。该乡村医生称,自己是一名乡村医生,在整个医疗网点系统中处于最底层。而农村的“医闹”对比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目的就是索钱”。该医生说,一般一个村有一个卫生站,一般有1到2人,而一旦发生“医闹”,乡村“黑老大”纠集数十、上百人用暴力手段威胁乡医及家属的人身安全,逼其“私了”。而一旦私了,乡医往往就是倾家荡产。

  4 应严厉打击“职业医闹”

调查还指出,46%的受访者认为解决“医闹”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其他建议包括“均衡医疗资源(30.2%)”、“新闻媒体要据实报道(12.7%)”、“增加群众对医疗知识了解(11.1%)”等。至于“医闹”是否应该受到治安处罚,甚至被追究刑责,支持(49.9%)与反对(50.1%)的比例较平均。

广东医调委主任王辉呼吁全社会支持保险机制,建立医疗风险分担制度。期望政府加大力度引导保险业担负起解决医患纠纷的社会责任,发挥保险在社会管理的杠杆作用,更有利于化解医患矛盾。

广州市检察院也建议:建立医疗服务公开透明机制,医院要完善全程规范化服务体系,对患者及家属公开诊疗内容、方案和住院病历,使医疗处置透明化,确保患者知情权;拓宽医疗纠纷救济途径,设立由医学、法律等专家组成的第三方行政调解机构,探索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通报、医疗纠纷诉前、诉中双向委托调解等机制,严厉打击“职业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保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ylgz/20140925/1000199.html